如何建立良好的萨提亚亲子关系(有效沟通的技巧)

adminadmin 个人可随意亲子鉴定吗 2024-03-26 243 0

如何建立良好的萨提亚亲子关系(有效沟通的技巧)

享誉的治疗大师萨提亚女士说过:沟通是一把巨大的伞,它覆盖和影响着人类社会所发生的一切。在萨提亚沟通模式中,有五种沟通姿态:讨好、指责、超理智、打岔以及表里一致。

讨好

讨好者充分的尊重交往中的他人和情境,但却毫不在意自己的真实感受。讨好常常以一种令人愉快的面目出现,因此在大部分的文化和家庭中得到高度的接纳。然而,讨好与具有表里一致性的使他人愉快的尝试截然不同。讨好以牺牲自我价值为代价,它否定我们的自尊,并传递给人们这样的信息:我们是不重要的。

(当我们讨好别人时,即便自己感觉不好,也会对别人和颜悦色。我们常常一边掩藏起自己紧咬的牙齿,一边说出令人信服的谎言。) 讨好者的内心独白:

·我不值得一提,我不值得被爱

·我应该永远对别人和颜悦色

·我决不能让别人生气

·我不可以冒犯任何人

·这全是我的错

指责

指责是一种与讨好截然相反的姿态。指责的姿态用不一致的方式反映了这样一条社会准则,即我们应该维护自己的权利,不接受来自任何人的借口、麻烦或辱骂。我们绝不可以表现得“软弱”。

(为了保护我们自己,我们不断烦扰和指责其他人或是环境。指责意味着藐视他人,而认为只有自己和情境是需要考虑的。)指责者的内心独白:

·都是你的错

·你怎么搞的

·你要对我负责

·我是权威

·要是我来做,不知道比你强几倍

超理智

超理智漠视自己和他人的价值。表现得超理智意味着仅仅关注环境背景,并且通常仅限于数据和逻辑水平。同样反映出一个社会准则:成熟意味着不去触碰、不去审视、不去感受也不去抒发我们的情绪感受。

(这种姿态的显著特征就是保持非人性的客观。以这种方式行动时,我们既不允许自己,也不允许他人关注自己的感受。) 超理智者的内心独白:

·情绪和感觉不重要,情境才重要

·感性是不好的

·解决问题更重要

·思维和头脑比较靠谱

打岔

打岔是超理智的对立面,这种姿态常和搞笑或滑稽相混淆。对打岔者来说,自我、他人以及他们互动的环境背景都不具任何价值。处于打岔姿态的人似乎一刻也不能保持静止。他们企图将别人的注意力从正在讨论的话题上引开。打岔者不断变换想法,并且希望能够在同一时间做无数的事情。

(对打岔者来说,自我、他人以及他们互动的环境背景都不具任何价值。打岔者不能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客体上,他们相信,只要能够将注意力从任何有压力的话题上转移开,就可以生存下去。) 打岔者的内心独白:

·转移话题是安全的

·这个很无趣,我们聊点别的好玩的吧

·我对你的感受回避,我也回避我自己的感受

·这个话题我不想面对,所以我躲开

打岔姿态看起来歪歪斜斜。背部扭曲但仍然站立,两膝相对,两只胳膊和手掌都伸出,不断移动。显得不合时宜、多动并且毫无目的。

当在压力下沟通时,我们往往会更多地一种姿态,但是大多数人并不会在所有时间内者只处于某一种典型的生存姿态。在不同的的情境中,我们也会采用不同的应对风格。但上述四种生存姿态是不健康不平衡的,是低自尊应对方式的表现。每一种沟通姿态中都包含着达到完善的种子。讨好当中隐藏着关怀的种子,指责当中隐藏着决断的种子,超理智中有才智的种子,而藏在打岔中的则是创造和变通的种子。

表里一致

萨提亚用下面这张图表来展示表里一致,在图中,自我、他人和情景全部得到了应有的尊重。我们希望能够在一个既考虑自己,又关心他人,同时也充分意识到当前情景的角度上,对问题做出反应。

(选择的一致性意味着我们选择成为真实的自己,选择与他人进行接触沟通,并与他们建立直接的联系。) 表里一致的特点:

·一种对自我独特性的欣赏

·一种自由流动于自身内部和人际之间的能量

·是对个性的主张

·一种乐于相信自己和他人的意愿

·愿意承担风险,并处于易受攻击的位置

·能够利用自身具有的内部和外部资源

·能对亲密关系保持开放的态度

·拥有能够成为真实的自己,并且接纳他人的自由

·爱自己也爱他人

·面对改变,具有开放和灵活的态度

2023年11月心理全国统一考试火热报名中!

情绪管理:焦虑、抑郁、强迫、恐怖、易暴易怒等。

个人成长:心理个人体验,人际关系敏感、人际冲突、社交恐惧、自我中心、自卑、多疑、偏执、暴力倾向、自残、胆小、成长创伤等。

亲子育儿:厌学、逆反、不良行为习惯、网瘾、注意力不集中、考前焦虑、早恋、青少年性心理问题、学习适应和态度问题、自控能力差、心理年龄低、亲子教育问题、多动等。

婚姻家庭:婚姻关系、产后抑郁、失恋、出轨、离异、家庭暴力、婆媳关系差、沟通障碍、婚恋危机等。

其它:失眠、职业生涯规划等。

线一:

线二:

(长按二维码可添加客服微信)

为了更好地促进家长和孩子的相互了解,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实现家校共育。4月21日,我校开展了“有话好好说,萨提亚亲子沟通雕塑”亲子工作坊活动。

本次活动由润心坊桂建芽老师主讲,五组亲子共同参与,通过一起、一起游戏、一起表演,亲子间完成了一场身体互动体验,收获了对自己沟通模式的觉察与亲子间融洽交往的自由状态。

活动伊始,桂老师带大家玩了一场姓名来历的游戏,亲子相互交流姓名的故事,家长们说起自己的名字属于基本陈述,说起孩子名字纷纷打开话闸,在欢快的氛围里,伙伴们逐渐放松了下来,彼此也熟络了起来。

随后,桂老师邀请每组家庭挑选并表演一个沟通姿态动作,大家积极举手,踊跃表演,现场状态纷呈。

随后,桂老师带领大家分别细细体会了每个姿态的感受和情绪状态,觉察了不同姿态背后的心情和期待,启发大家思考代入生活现实情境中进行自我探索,更重要的是在关系中如果自我关怀,以及如何相互关怀。

更后各位家长和孩子也了对此次活动的感受。日常生活中,孩子和家长各自有不同的社会角色和社会任务,彼此忙着完成各自目标,偶尔有疏忽对方感受的情况,家长们期待类似这样的活动机会,期待下次这样也能享受这样难得的亲子时光。

通过此次活动,孩子和家长分别对日常交流中各自的沟通模式有所觉察,逐渐让情感流动,促进了关系的升温和家庭的和谐。

后续陆续会有其他家长工作坊活动,敬请期待。

第1篇:项目沟通的方法和技巧范文

关键词沟通技巧护患关系整体护理

在传统的护患关系中,护理活动是主体,要求住院患者必须配合护士开展临床护理活动。随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开展,所有的护理活动均以患者为中心,护理活动中护患关系不再仅仅是以治疗,护理为目的的专注性,工作性,帮的短暂的人际关系,还是一种相互依赖的矛盾关系,当发生护患纠纷时,护患关系还可能是对抗性的[1]。

沟通技巧的应用

入院时的沟通: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职业,选择适当的称呼,注意礼貌,语气亲切。介绍医护人员及住院制度时应真诚,热情大方,尽快打消患者的陌生感,建立平等信约的护患关系。

影响护患沟通的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物理环境,心理环境,语言环境等,时刻给患者以关爱,使护患关系沟通受到影响或限制。

患者因素:由于患者信仰和价值观的不同,以及道德修养和文化差异等因素,从不同角度影响沟通的质量,尤其是患者的知识水平影响着护患沟通的程度和深度。

护士因素:①护士的工作责任心:知识面及操作水平是影响护患沟通的直接因素。如护士专注操作技巧,沟通技巧不熟练,加之知识面狭窄,无法满足患者的要求,难以得到患者的信赖,从而妨碍护患之间的良性沟通。②护士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及表达能力也是影响护患沟通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情绪不稳,心理健康不良,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护士是很难与患者取得有效的沟通的。

讨论

护理人员以人为本,与患者进行沟通所建立的护患关系本身就具有治疗作用,能满足患者的需要,使患者心情舒畅,机体功能增强。因此,沟通技巧在维护和谐护患关系中的运用具有以下3个方面的意义:①充分体现了新型护患关系中的特点:的所有护理活动均“以患者为中心”患者是护理活动的主体,良好的沟通技巧有助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上升和护患纠纷的减少。②提高护士素质,塑造良好形象: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不但要求护士具有扎实的专注知识而且还要求不断学习专科护理知识及相关人文科学知识,所以可促进护士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及综合能力以满足患者多方位的健康需要。③护士自身价值得以充分体现:良好的沟通技巧在护患关系中的应用,增加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构建了融洽的护患关系,为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护士的工作得到了患者、家属和社会的广泛认可,护士的专注价值得到良好的体现。

参考文献

第2篇:项目沟通的方法和技巧范文

关键词:流动青少年;亲子沟通;小组工作

随着我国流动人口规模扩大,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形成趋势,从农村来到城生活的流动青少年人数逐渐增多。多数在城流动的青少年由于成长环境的特殊性,更易出现亲子关系等问题。大兴区城乡结合部地区流动青少年帮扶计划项目针对某中学的流动青少年开展了相应的社会服务。这个中学的流动青少年都是十二岁至十四岁的初中生。项目组在前期调查了解和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发现有很多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亲子关系紧张、亲子冲突频发,并由此引发了这些学生的认知、情感以及行为方面的问题。究其原因,亲子关系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在于亲子互动的内在运行机制――亲子沟通出现了问题。

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之一,是在社会工作者的协助下,通过小组成员之间有目的的互动互助,使参加小组的个人获得行为的改变、社会功能的恢复和发展的工作方法。小组工作方法在处理亲子沟通问题上有其独特的作用和效果,服务对象通过小组活动的方式可以加深对亲子问题的认识、加强对亲子沟通技巧的学习,从而改善亲子沟通状况、提升亲子关系。针对这种情况,项目组在前期个案服务的基础上设计了“流动青少年亲子沟通小组”。

一、流动青少年亲子沟通小组的实践背景

(一)小组的理论基础

本次小组活动设计的理论依据主要有社会学习理论、亲子沟通理论和萨提亚沟通模式理论等。

1、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就可以获得改变,形成新的行为方式。小组工作过程中,每个组员都是一个资源库,他们会在小组中真实地表现出各种适应性和非适应性的行为,也会各自的想法、经验和感受,同时也会呈现自身行为的后果。这样,组员可以观察到各种各样的行为及其后果,从而可以结合自己的风格,从小组丰富的表现和互动中寻找榜样或者前车之鉴,充分发挥替代强化的作用,增加个人的适应。

2、亲子沟通理论。亲子沟通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人际沟通,特指在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通过各种言语和非一言语的形式交流信息、情感和态度,以达到共同的了解、信任与合作的过程。和一般的人际沟通一样,亲子沟通也会出现沟通障碍、沟通不畅等问题。因此亲子双方需要学习一定的沟通技巧如倾听技巧、表达技巧等来改善亲子沟通状况,提升亲子关系。

3、萨提亚的沟通姿态理论。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师维吉尼亚・萨提亚把个体与他人的互动模式称为沟通姿态。沟通姿态可以反映出人们如何传递信息,如何增进对彼此的了解,以及如何做出内部和外部的反应。萨提亚把沟通姿态分为讨好、指责、超理智、打岔和表里一致五种类型。其中前四种是表里不一致的沟通姿态,是非健康的沟通方式,具有沟通间接、暧昧不清、不真实不坦诚的特点。讨好以牺牲自我价值为代价,曲意迎合他人;指责则意味着藐视他人,把自己的责任推卸给他人;超理智表现为过分谨慎和僵化,保持非人性的客观;打岔是超理智的对立面,表现为回避问题,不表示明确的立场,将别人的注意力从正在讨论的话题上引开。与前四种不一致的沟通姿态不同,表里一致型的沟通姿态是健康的沟通方式,人们的言语信息与非言语信息一致,具有直接、清晰和坦诚的特点。

(二)小组的目标及目的

(三)小组的特征

1、小组性质:身心教育小组。

2、时间安排:2014年3月8日起每周六下午2:00至4:00、持续六周共六次活动。

3、地点:某中学音乐教。

4、小组组员:6对亲子(前三节为家长小组,后三节为亲子互动小组)。

关于小组特殊安排的说明:前3次活动为家长小组,后3次活动为家长和子女共同参加的小组。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项目组已经在前期对6个学生子女进行了充分的个案方式的沟通辅导。根据学生要求、驻校社工建议和家访等调查,把这次沟通小组的设计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家长对于自身亲子沟通状况的反思和关于沟通技巧的学习;一部亲子沟通技巧的实践应用和亲子关系的培养。

(四)组员的招募、确定和说明

因此,对本次小组组员的甄选,项目组采取了公开招募、积极动员和自愿报名的方式。驻校社工在小组工作准备期通过家访和电话说明的方式对小组的内容、形式等进行了介绍。在接受报名后,又根据组员实际是否存在亲子沟通需要或对提升相关技能感兴趣的情况进行筛选,更后确定了6个家庭、6对亲子。

二、流动青少年亲子沟通小组的实践过程

(一)小组实践过程之家长小组部分

次小组――有缘相逢,规范前行。

活动目标:相互认识;澄清小组目标;制订小组规范;引导组员思考自己在改善亲子沟通方面的责任。

活动成效:对小组目标的讨论和对小组规范的制订让组员明晰了参加小组的目的和要求,组员形成了对小组的基本认同感。亲子沟通的评和活动让组员开始思考自己在亲子沟通方面的问题和责任。

第二次小组――我的沟通姿态。

活动目标:了解自身亲子沟通中存在的无效沟通;了解四种表里不一致的沟通姿态,并对自身的沟通姿态进行;尝试实践改变不良沟通姿态的方法。

活动内容:回顾上次内容,了解本次活动目标;通过热身游戏让组员了解无效沟通的弊端;组员亲子沟通中的困惑和解除困惑的尝试;带领者介绍萨提亚的四种表里不一致的沟通姿态,并对照自身进行思考;引导组员思考和讨论改变这四种表里不一致的沟通姿态的方法;家庭作业:记录接下来一周在某件事情上和子女的沟通障碍、沟通姿态和解决方法。

活动成效:组员对的沟通姿态理论介绍很感兴趣,并能结合自身积极寻找沟通障碍存在的原因。在思考如何解决不良沟通问题时,组员能够相互提建议,促进了小组凝聚力的发展。

活动目标:了解表里一致型沟通姿态的构成要素;学习和掌握良好亲子沟通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活动成效:组员能够思考和提升亲子沟通效果的观点和意见,讨论和互动提升了组员之间的信任感和支持感。

(二)小组实践过程之亲子小组部分

第四次小组――亲子沟通,知己知彼。

活动目标:让6个子女顺利融入亲子小组;促进亲子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信任。

活动成效:加入小组的6个子女以前都做过个案辅导,工作员对她们比较熟悉;并且6个子女彼此之间也相互认识,所以对于融入小组没有太大的困难。亲子互动游戏促进了亲子之间的信任和交流沟通。

第五次小组――顺畅沟通实践之如何听、如何说。

活动目标:在亲子沟通中学会换位思考;练习倾听技巧和语言表达技巧;促进亲子之间沟通技巧的实践应用。

活动成效:亲子之间通过互动游戏不仅增进了感情,而且意识到了要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思考问题、进行交流。对亲子之间沟通技巧的实践应用也让组员对以后亲子关系的改善充满了信心。

第六次小组――亲子同行,未来很美。

活动目标:引导组员反馈在小组中的收获与心得;鼓励亲子之间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相互信任和支持,能够坚持良好沟通的原则和技巧;处理离别情绪;评估小组效果。

活动内容:回顾整个小组的过程;收获与感受;游戏活动:“写给子女/父母的一封信”;留影纪念;小组问卷评估。

三、流动青少年亲子沟通小组的效果评估与反思

(一)小组的效果评估

根据评估反馈的结果,92%以上的组员认为小组的活动内容与小组主题完全契合、小组的活动目标已经达成,对带领者和工作员的表现表示满意,觉得自己参加小组收获了很多,并建议以后多开展类似的小组活动。一个家长讲:“自从学了沟通姿态的知识后,现在只要我想指着女儿发脾气的时候,那个指责型沟通姿态的画面就会立马浮现在我的眼前,我就会提醒自己要改变这种错误的沟通方式,接下来能够去认真听听女儿讲讲她这么做的原因,然后像朋友一样地和她商量怎么解决问题。”

(二)小组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1、小组存在的问题。首先是准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开展小组的次活动时,出现了两个意外情况导致小组开始延迟,一是小组活动场地没有事先清扫,带领者和相关到达后才开始清扫整理;二是因为事先联系欠妥的原因,出现了有的家长迟到的现象,致使小组规定的开组时间延后,更使次小组活动延时半个多小时才结束。另外,准备过程的不足还表现在带领者和驻校社工事先沟通不够。主要表现为对于组员的情况驻校社工比较了解,但是小组开组前带领者和社工没有详细进行沟通。导致带领者在次小组活动中花费不少时间来了解组员的亲子关系的详细情况,造成了小组时间的浪费。

其次是小组带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是规范要求的问题。在小组过程中存在家长迟到甚至缺勤的状况,但是带领者和工作者除了再次强调规范,也并没有太好的办法。二是带领者的一些语言表达和活动设计超出了个别组员的接受程度。因为家长组员是农民工,有些组员的文化水平较低,并且还有一个不识字的组员,对于有些专注的书面语言表达较难理解。好在带领者和工作员发现这些情况后马上改进了语言表达方式和活动方式,才没有影响整个小组的发展。

2、检讨和反思。,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组员的确定,组前面谈非常重要,带领者、工作员要和家长及其子女对小组的主题、目标达成共识,详细了解家长及其参加活动的实际困难。另外,带领者和相关之间在小组开组前一定要充分沟通、密切配合,不仅要做好场地、设备、人员的准备工作,而且要事先做好应变各种突况的准备。

第二,在小组规范方面更好让小组组员自己确定,即从组员的角度启发他们自己建立相应的小组制度,并且要明确如违反规范应接受的惩罚措施。带领者和工作员不能为了担心组员丢面子或者担心组员退组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而影响整个小组的活动安排和效果。

参考文献:

第3篇:项目沟通的方法和技巧范文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成本控制

以钢结构、电梯、消防、给排水、空调、通风、模板脚手架、线、管道、建筑门窗、幕墙、防腐、弱电、防水、涂装等为主的钢结构(还有消防、空调、电梯、政、建筑外装饰等等)企业是一个集专注设计、构件(产品)加工制造、施工安装为一体的专注企业,这就决定了其工程项目管理是在土木建筑(或机电安装)工程总承包综合管理下的专注管理,由于工程项目是一次性的,而在企业内部围绕每个工程项目是由营销、设计、加工制造、供应,工程制造、供应,工程管理五大系统去实现的,而工程管理工作则是各部门工作的更后体现,并可实现二次营销,为此必须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手段,强化工程项目管理,组织高效益的施工,使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合理配置,保证施工生产的均衡性,以实现项目目标和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综合效益。

由于工程项目是一次性的,所以工程项目管理是为使项目实现所要求的质量、所规定的时限、所批准的费用预算所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规划、组织、监督、控制与协调。

根据工程的不同状况组建项目部,关键是要配好项目经理

项目部的建设要注重其项目部组成人员,特别是项目经理要掌握的同时要掌握一定的管理水平,必须具备三种基本的管理技能:

一是技术技能:所有工作都需要一些专门技能,它是一个人生存的必要本领,作为管理者没在相应的技术技能,就不知道怎样去管理,“门外汉”说的就是缺乏技术技能的管理者,他在管理上肯定是失败的。

二是人际技能:管理者须掌握在人群中与人共事、理解别人、激励别人的能力,才能有效的发挥他的 管理能力,技术技能高的人,但欠缺人际技能,就不易成为成功的管理者。

良好沟通是工程项目成功的主要因素

沟通的方法靠人际技能,人际技能不但用于内部管理,也用于工程项目的相关方的沟通。美国管理学大师摩尔把人际关系看成事情或项目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所占比重为80%,这说明了人际技能是项目管理成功的主要因素。

在沟通过程中要善于倾听和理解别人的需要,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有理有节地通过接触、交流,把己方的要求技巧地表达出来,更终能说服或迫使对方按自己的意愿办事;在处理冲突时要有一定令人信服的良策,包括折衷方法;要掌握沟通的互动性,而不是单方的,要充分调动对方,用强有力能力和人际技能占有优势,达到预期的目的。

在内部沟通中首先是与营销人员的沟通,在沟通中要了解工程的基本情况,相关方的情况,工期要求以及招投标和合同等;其次要与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周期、工程设计、工程概况等沟通;再次与采购进行采购周期和资金状况的沟通;其四与生产加工制造部门进行资金保证的沟通;更后要与上述部门的沟通对整个工程做到“心中有数”,并通过随时的沟通调整工程计划,保证工程顺利的进行。

在外部中主要与业主、监理、总承包、其它相关施工单位的沟通,在外部的沟通中首先要把握好次的沟通,要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在沟通钱要了解工程情况,不要以一问三不知,又不要夸大其辞,要以向对方学习的心态,以沟通感情为主,了解对方,为今后的交往打下基础,这是关系到整个工程的重要环节,其次在日常沟通中要有理有据,注重说话的实效性,在合同面前时平等的双方,享受合同赋予的同等权利,所以不要低人一等,在不可为的情况下不要违心地应承,掌握沟通技巧和语言尺度及语气,当与对方发生沟通困难时,可以通过改变沟通环境、地点、方式进行沟通。更后要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的感情关系,完成一个工程要交一批朋友,赢得一片赞誉。工程项目管理要紧紧围绕工程进度这条主线做到一个强化、两个开好、三个技巧掌握、四个不要忘记其核心就是成本控制区组织实施。

第4篇:项目沟通的方法和技巧范文

关键词:儿科;沟通技巧;护理操作

临床护理的重要一项工作是沟通,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能够帮助护理人员了解患者内心需求,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由于小儿心理尚未发育成熟,无法准确的表达个人情感,大大增加了护理难度[1]。因此,对于患儿护理要掌握沟通技巧,合理应用,以掌握患儿实际情况。现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收治的82例患儿,在护理操作中应用沟通技巧,取得显著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方法

1.3评价标准

护理操作结束后,将问卷调查表向患儿及其家属发放,了解护理操作效果。采用我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内容包含配合情况,是否信任护理人员,心理状态满意度等。填写前,向患儿及其家属讲解填写方法,未会写字患儿由家长询问患儿后进行。满分为100分,非常满意:80~100分;满意60~79分;不满意:0~59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对比分析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7.56%,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5.61%,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患纠纷发生率对比分析

3讨论

作者:刘爽 单位:包头中心儿科

参考文献:

第5篇:项目沟通的方法和技巧范文

[关键词] 护患冲突;护患沟通;沟通技巧培训

[中图分类] R47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1674-4721(2010)05(b)-084-02

Primary hospital pediatric clinic nurse-patient injection room to reduce conflict and evaluation

ZHONG Wanhong,HUANG Xiuting,WANGZhandi,CHEN Miaojuan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Shilong Town,Dongguan City,Guangdong Province,Dongguan52332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mprove municating skill between nurse and patient, and to reduce the conflict between nurse and patient。Methods:The nurses were trained with etiquette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municating skill for injection nurse in child outpatient department, and to apply the investigate list of munication between nurse and patient, and the effects were pare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 for patient and family treated in child outpatient department。Results:After do training of municating skill, there were obvious improvement in relation between nurse and patient, nurse’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level, mastering of munication descriptions, familiar with municating skill (P

[Key words] Conflict between nurse and patient;Communicating between nurse and patient;Training of municating skill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全科护士8 名,均为女性,年龄22~50岁。学历:中专6名,大专2名;职称:主管护师2名,护师2名,护士4名。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结果

具体结果见表1、

3 讨论

[参考文献]

[1]宗青,陈正珊,李素坚。儿科门诊分诊护士沟通的技巧[J]。现代临床护理,2007,6(3):68、

[3]叶贞。基门诊注射纠纷与差错预防措施探讨[J]。国内实用护理杂志,2005,41(7):56-57、

[4]袁文丽。浅谈基门诊注射的安全管理[J]。国内实用医药,2007,2(7):168-169、

第6篇:项目沟通的方法和技巧范文

杨君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已经全部阅读完了,保持与孩子的有效沟通,以及处理孩子的紧张关系时使用技巧,可以改变孩子与老师的关系。是我阅读完后对整本书内容的一个概述。书中提到:在出现问题时,理论是没有用的,有用的只有技巧,这就是老师真正实现正确有效地与学生沟通的方法。

第7篇:项目沟通的方法和技巧范文

论文:介绍了软件项目管理中沟通的重要意义,分析项日干系人间的相互联系,沟通与效率的关系,以及沟通的一些关键要素,并结合具体案例讲解沟通在软件工程中的应用。

1沟通的意义及项目千系人分析

项目管理要素有:范围、时间、成本、质量、人力、风险、采购、沟通,一个成功的项目与这些因素是紧紧相关、不可分离的。但是在项目的实际参与和项目的操作过程中,可以发现无论是项目管理中的哪个因素,与其关联更多、涉及活动更多的是项目干系人,项目干系人一般包括更终用户、项目团队、项目公司的管理等一些主要的利害关系者。项目管理中时间、成本、质量、人力、风险、采购等很大一部分是与人的沟通与人的管理有关,如何做好人的管理、如何组建一个成功的项目团队、如何在项目中发挥团队的所有潜力、如何与客户的关系日趋完善、如何做到让客户满意,这些都是在“沟通”管理中所必须及掌握的要素。

同样,除了和客户进行沟通之外,在项目开发过程中,项目经理与项目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及项目经理对团队的建设技巧也是直接影响到项目成败的关键。项目过程中沟通的目的是为了“保持项目进展、识别潜在问题、征求建议以改进项目绩效”,如果在项目的开发、设计过程中未把好沟通这道关,可能会产生意料之外的项目失败,同样一个好的配合团队能使项目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于沟通的具体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将在下文谈到。

2沟通与效率的关系

2.1项目复杂程度与实施效率

沟通径所消耗掉的工作量多少取决于软件项目本身的复杂度和祸合度。原IBM在马里兰州盖兹堡的系统技术主管Joel Aron,在他所工作过的9个大型项目的基础上,对程序员的实施效率进行了研究。他根据程序员和系统部分之间的交互划分这些系统,得到实施效率表(见表1)

一般说来,底软件(操作系统、编译器、嵌入式系统、通信软件)的接口复杂度要比应用软件(MIS、操作维护软件、管理软件)要高得多。

在估算软件开发项目工作量时要充分考虑任务的类别和复杂程度,因为抽象的、接口复杂的系统开发过程,其沟通消耗必然大。另外,有深厚行业背景的软件,要考虑开发人员为熟悉行业知识所需付出的沟通消耗。

需要协作沟通的人员的数量会影响开发成本,因为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相互的沟通和交流,以及更正沟通不当所引起的不良结果(系统调试)。

2.3团队的默契度与实施效率

团队的默契程度对软件实施效率影响很大。一个经过长期磨合、相互信任、形成一套默契做事方法和风格的团队,可能省掉很多不必要的沟通,其合力甚至可以超越这个团队本身,而做出一些平时他们连想都不敢想的成就来。相反,初次合作的团队因项目成员各自的背景和风格不同、成员间相互信任度不高等原因,就要充分考虑沟通消耗。

营造一个配合默契的团队并没有一个简单易行的规定和过程,但是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那就是团队中的所有成员对这个小组承担的全部义务,成员乐于为整个团队而放弃自己的利益和志向,这样整个团队就一定有很强的内聚力,而且一个人置身于氛围良好、合作默契的团队中心情一般都较好,这种良好的氛围所能带来的能量是不可估量的。

所以持续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是一个团队的无形资产,而由之形成的一个自然、稳定、默契的开发团队就是软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3沟通的一些要素

一个优秀的团队组织和协调管理者所发挥的作用往往对目的成败起决定作用,他必然也是一个善于沟通的人。沟通研究专家勒德洛(LudIow,R。)提到,高级管理人员往往花费80%的时间以不同的形式进行沟通。普通管理者约花50%的时间用于传播信息。缺乏沟通这个问题是不能通过技术来进行改进的,现在技术发展很快,但人们对沟通和融洽相处的需求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沟通的效率直接影响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在项目成员间改善沟通将提高士气、生产率、质量,并可以减少成本,使得项目更好开展。但如果出现沟通问题,也可以遵循以下过程来有效地控制问题:找出问题的起因;实行纠错行为;加强工作环境中的沟通活动。

4项目中沟通运用的案例分析

笔者在负责开发外语学院的英语网络教学、考试综合平台时,就充分考虑软件项目管理中沟通的一些要素。整个项目按小组软件开发过程(TSP)进行开发,其中每个步骤都涉及到了沟通。

4.1技术调研

该项目是为教师和学生进行英语教学、考试、以及评估的综合性网络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全程的英语学习、测试,老师也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动态的掌握学生的情况。在技术采用方案中,我们打算用ASP。NET+SQL SERVER进行开发,分三体系结构。在听取了他们构思的同时,针对项目调研情况,我们也从技术面上阐述了自己的看法、更后达成了一个初步共识。

4.2需求分析

4.3概要设计

软件的大概要求和功能在得到确定后,项目流程到了概要设计阶段,这时项目开发小组完全启动,项目小组开始制定详细工作目标、角色目标等。

在概要设计阶段定义好了各功能模块、明确了开发者责任之后,开始了模块内的细节设计,在这个阶段我们定义了整个平台数据库,在定义数据表和字段时,有两位成员的想法互不相同。两人各持己见,争的面红耳赤,僵持不下,更终双方把各自的想法和理由列个清单,征求了小组其他成员和外语学院老师的意见,经过大家共同的分析,更终确定了某一个成员的数据库方案,另外那个成员也心服口服。

4.5编码设计

在编码阶段的每次会议中,我们都要掌握各个成员的进度,询问下个阶段的安排,并要求每个成员在会议中都要开城布公地对待问题,不能隐瞒,使小组保持一种透明的风格。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事情,并预见问题,以便能迅速进行调整。

4.6集成与测试

在开发后期,各个模块功能基本完成,在确认每个模块基本上无独立缺陷和比较好的质量后,进人了整体的测试。

第8篇:项目沟通的方法和技巧范文

护患沟通是指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陪护人员之间的沟通,它是处理护患之间人际关系的主要内容。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患者的帮助不仅单靠技术措施,而且更加注重心理、社会及情感因素在治疗护理中的地位[1]。良好的沟通既可清除误解与冲突,也可促进和谐的护患关系。和谐的护患关系主要包括非技术服务和技术服务两个面,据统计,在各种医疗纠纷中,80%为非技术因素所致,其中大多数与护患交流不足或交流不当,告知不充分有关[2]。因此,护理人员要学会和正确运用沟通技巧,以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现将笔者多年来对护患沟通技巧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体会简述如下:

1 护患沟通的重要性

1.1 护患沟通有利于营造和谐的服务环境 护患沟通是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陪护人员之间的沟通,没有护患沟通,就不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利于拉近护患双方的距离,逐步建立起尊重、信任、平等、合作的关系,从而有利于营造和谐的服务环境。

1.3 护患沟通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护患之间的良好配合能增强护理效果,利于患者尽快地恢复健康,护士也可以通过沟通去识别和满足患者的需要,疏通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患者康复。陈何芳[3]报道,治疗性沟通前后患者心理负担发生率分别为99.14%和21.57%,77.78%的患者希望每日与护士交谈1次,通过护患沟通患者的心理得到了疏导,缓解了郁闷情绪,提高了满意度。

2 影响护患沟通的因素

2.3 专注术语过多 由于患者所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以及心理状态、年龄等的不同,对语言的感受、理解也有所不同。在护患沟通中常发生由于专注术语使用过多而产生概念上的误解或不被理解,影响护患之间的沟通。

2.5 患者对护理服务要求质量提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对健康的意识不断增强,有关医疗方面的书籍杂志等资料也逐渐增多,有的患者在查阅了相关资料后,对医护人员的治疗及护理过程存有疑问,甚至有抵触心理,影响护患之间沟通。

3 护患沟通方法和技巧 掌握护患沟通的方法及技巧是有效沟通的重要条件。护患沟通的过程是通过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完成的。

3.1 语言沟通 护患沟通的主要方法是交谈,即语言沟通。语言是护士与患者进行信息传递和思想情感交流的主要工具,是心理治疗与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患者与家属对医护人员的语言特别敏感,因此护士不能随便说不负责任的话。在与患者进行交流时,护士所使用的语言应是亲切、温暖、善意、礼貌的语言,注意语言柔和清晰,语速、语调适中,并注意倾听患者主诉,及时给予安慰,让患者感到温暖亲切。护士在与患者进行交流时,一定要了解他们的思想、文化程度、、心理状态,以便针对性地选择对方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和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进行交谈,同时可多用解释性语言。

4 体会 护患沟通是处理护患之间人际关系的主要内容,有效的沟通、融洽的护患关系是进行高质量护理服务的前题,也是提高护理效果的重要手段。融洽的沟通更从根本上减少了医患纠纷的发生。护士只有熟练掌握并运用好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才能提供适合患者的更佳护理,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王晶。护士修养与礼仪规范[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2,16、

第9篇:项目沟通的方法和技巧范文

科学技术的发展已进入学科综合发展的时代,各学科领域的交叉渗透使得任何个人的力量必须在团队或项目组的支撑下方能完美地实现。油气田的勘探及开发科研涉及到地震物探、钻井、测井、地质等各个学科领域,因此开展科研工作必须组建团队。如何有效发挥团队作用,使油田科研工作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从而有效指导油田生产,谈谈个人的几点体会。

一、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升团队成员个体能力

团队建设强调团队作用的发挥,但团队的力量是由团队内每位成员个体能量的叠加,因此团队里每位个体的能力是非常更重要的。尤其是在科研工作中,每位从事研究的个人必须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否则无法胜任科研工作。在高效团队建设中,人们常常谈到团队应制定明确的目标、做出合理的计划、进行有效地沟通、具有高效的执行力、具备强有力的领导等等,这些均是发挥团队作用所必须的。但还有一项常被人们忽略的是团队应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尤其在科研工作中,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掌握必备的技术知识才能具备一名称职的科研人员,才能在科研工作中发挥自己作用,否则是鞭长莫及,望洋兴叹。

“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等论断已成为当今社会所普遍接受的真理。在今天的信息时代里,“竞争力的关键是知识而不再是实物资产”。因此,科研人员必须掌握必要的知识,且不断地学习充电才能参与到科研任务中去,并实现创新。

目前,青海油田科技人才是相对缺乏的。主要表现在科研人员数量相对较少,博士生和硕士生等高学历人员更少,加之科技人员年龄偏大,许多科研任务仅仅依靠油田自身的技术力量无法完成,不得不需要外单位的协助方能完成,严重制约了油田的长足发展。

在青海油田目前有限的科研力量情况下,如何提升团队每个成员的科研能力至关重要。首先应使每个科技人员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学习科技知识的氛围,激发每一位科研人员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热情,通过自学、内培、外培等多种渠道使科研人员不断充电,掌握开展科研工作必要的科技知识。其次,在实际科研活动中,通过“以老带新”、“师带徒”、“学术交流”等多种方式提升科研人员的研究水平。有压力才有动力。只有参与到实际的科研工作中,遇到技术难题,迫使科研人员不得不学习相关知识。再次,在开展科研任务组建科研团队时,应充分考虑科研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的差异,尽量做到团队的科研人员具有不同的专长和一定的年龄差异,这样通过项目实施和日常工作交流,使得科研人员之间相互学习,互相提高,从而提升每一位科研人员的科研水平。

二、制定合理项目计划,确保团队成员各尽其能

开展科研项目离不开策划,做好项目设计是顺利完成科研工作的有力保证。一项科研项目往往涉及多项技术,多人参与,周期相对较长。因此在项目开展之前就应根据任务类型详细策划,划分实施阶段,按照做什么、什么时间做、在哪儿做、谁来做、如何做以及为什么那样做的“5W1H”原则进行策划,编制项目计划书,画出详细的项目计划表图等。

通常一个合理的项目计划可极大提高团队工作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做好项目计划呢?首先应明确项目总目标,确定项目研究内容及达到的目的。根据项目研究总目标和研究内容,可将项目总目标分解成若干子目标。相应地,按照子目标明确每个子目标的研究内容。其次,策划项目研究阶段以及每个阶段应该做什么和达到的阶段目标(即子目标)。在划分项目研究阶段时,应明确该阶段具体工作内容,制定实施措施或方法,指定实施人员以及实施地点、规模等。项目阶段划分是项目计划的关键一环,应充分考虑阶段的周期划分是否合理、人力资源及物质资源配备是否恰当、各成员的职责是否明确且分工合理、取得的阶段成果如何得以检验或验证等。再次,在策划好各研究阶段的基础上,应明确关键阶段所处的位置。因为在科研工作中,真正的技术难题和创新往往仅处在一个或二个关键阶段。若关键阶段可以达到预期的结果,那么整个研究项目将会取得预期的效果。对于关键阶段,策划时应确保给予充足的人力资源及其他相关资源。

在制定项目计划时,应明确各阶段的接口,即一个阶段完成后如何与另外的阶段进行对接。一般有两种对接方式,一是一个阶段完成后另一个阶段的工作方能开始,即“串口对接”;二是不同的研究阶段可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即“并口对接”。采用何种方式应根据项目研究内容而定,合理的接口可使团队成员职责明晰且不重复,提高效率。更后,画出详细的项目进度表,用图表形式展示项目各阶段的工作内容、时间、责任人以及达到的目标等。合理的项目进度表可使项目团队成员一目了然地明确其职责,明白何时、何地干什么以及达到的结果等,从而可有效提高其工作效率。

当然,制定科研项目计划应充分考虑每个团队成员的意见,进行充分讨论沟通,经过若干次的修改后方能更终形成。科研项目管理包含着目标管理、时间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管理、风险管理、关键点管理、变更管理等诸多要素,在制定项目计划中应综合考虑这些要素的作用以及相互关联。合理的项目计划可确保项目团队中的每位成员明确自身的工作内容及职责,避免人力资源浪费,使团队成员各尽所能。

三、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创建和谐团队,提升团队凝聚力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作为一名科技人员,团结协作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品德。油田科研项目涉及多个学科领域,任何一项科研项目必须依靠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方能完成。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和团结协作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通过创建和谐团队把每位成员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共同目标。一个和谐的团队可使每位成员增进了解、互通有无、相互学习、消除隔阂、建立友谊,从而提升团队凝聚力、实现共同提高,使科研工作在和谐快乐的氛围中开展,进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在科研项目工作中,如何实现有效沟通呢?首先,作为项目负责人应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掌握必要的沟通技巧,因为项目负责人不仅要与团队成员进行沟通,而且还要与团队外的相关组织或人员进行沟通。在日常科研工作中,项目负责人应当把团队成员当作工作伙伴,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带领团队成员为共同目标而努力工作。作为团队的领导应用鼓励的语言激励成员,用抚慰的语言关心成员,用严肃的语言约束成员的不良行为,从而在团队中创造一种和谐欢快而又积极向上、工作认真的工作氛围。

其次,有效的沟通不仅是团队领导者应具备的能力,也是每一位成员应具备的基本素养。研究表明:一个正常人每天花费在“听、说、读、写”等沟通活动上的时间约占60%―80%。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必要的沟通技巧。无论是正式场合的交流还是日常的非正式交谈,我们都应做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耐心倾听对方的语言。交流时,根据交流对象的不同,选用适当的表达方式和语言词汇,并注意表述时的逻辑性和条理性,以及声调、语气、身体姿势等。

日常工作中通常运用“6C原则”建立有效的沟通,即完成、清晰、体贴、简明、礼貌和正确,如何把握好这六项原则是团队建立有效沟通的关键。科研工作中,由于项目组成员的学历知识、性格脾气均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工作中难免会发生一些不协调甚至矛盾的地方,正确应用沟通中“6C原则”可以有效化解矛盾、增进团队和谐。在6C原则中,体贴和礼貌属于非语言方面的,但对于有效沟通非常重要,也是我们经常会忽略的原则。另外,善于倾听、保持微笑、适当的音调和身体姿势均是沟通交流时重要的非语言要素。本人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生活经历使我真正体会到沟通交流时的非语言方面的要素是多么的重要。由于在交流沟通时没有耐心倾听对方的心声、不顾对方的情绪选择不恰当的词语,而又急着表述自己的想法常常使对方产生讨厌甚至反感的心理,使沟通交流无法正常进行甚至中断,导致双方的不愉快。

善于克制自己,把自己放在对方立场上是进行有效沟通的方法技巧之一。柏拉图说:“一个人更大的胜利就是征服自己,而更卑鄙可耻的行为莫过于被自己所征服”。克制和忍耐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我们建立有效沟通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必备修养。沟通时,一句不该说的话会掀起一场大的风波,会失掉好多朋友。因此我们在交流沟通时应心平气和,保持良好的心态,因为一时的狂怒常会铸成大错,使真理变成无理,愤怒往往始于愚蠢而终于懊悔。

人是有感情的,在沟通中应采取坦诚态度才能求得有效地合作。团队成员交流的双方应互相信任并注意仔细地聆听。关键的沟通技巧是积极聆听。过去,人们常常只注重说和写的能力培养,而对倾听的能力则不那么重视。事实上,倾听的技术对于进行有效的沟通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在一个团队中,作为管理者不善于聆听常会导致相互间沟通受阻,相互协同难以进行。作为管理者,应花费大量的时间与其他人接触,以收集和信息,若不善于聆听,则可能难以收集到有用的信息。因此,作为团队中每位成员都要学会有效的倾听,掌握倾听的艺术。有效的倾听能增加交流双方的信任感,这是克服沟通障碍的重要条件。要提高倾听的技能,应努力做到:使用目光接触;展现赞许性的点头和恰当的面部表情;避免分心的举动或手势;应提出意见,以显示自己不仅在充分聆听,而且在思考;必要时复述对方所说的内容;要有耐心,不随意插话。

油田科研工作离不开团队,高效的团队需要每一位成员掌握必要的技术、技能和科学知识,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树立长效学习的理念才能使每一位成员获得不断更新的知识技能,才能更好地胜任科研工作的要求。团队作用的有效发挥离不开制定合理的科研项目计划,只有做出合理细致的项目计划,科研人员才能各尽其责,更好地发挥作用。

以上关于“萨提亚沟通与亲子沟通ppt”的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亲子鉴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安康生物。

如何建立良好的萨提亚亲子关系(有效沟通的技巧)

当面对贪玩儿的孩子和没有进步的成绩时,

你的谆谆教诲,他听吗?

你的循循善诱,有效吗?

当孩子迷恋游戏,不能自主管理时间时,

你焦虑的同时能做些什么?

当孩子有磨蹭、懒惰、不负责任等问题时,

你懂得怎么去改变吗?

萨提亚女士说:“孩子没有问题,如果孩子有问题,那一定是父母的问题!”从萨提亚的观点来看,孩子现有的问题都是父母亲手造成的。孩子成长有几个关键时期,如果父母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给予他们必须的心理营养,以后孩子就可以自然顺利地成才,可谓事半功倍。可是,可惜的是:

大多数父母都忙于工作,疏忽了自己的孩子,由于错过,不良习惯或初见端倪,或积重难返。这些不良习气随着孩子的长大,越来越让父母揪心。手中的法宝早已用尽,如今似乎已经是毫无办法,怎么办?

放任自流?于心何忍!

因为:

没有任何成功可以替代孩子教育的失败!

针对孩子的已经形成不良习惯,林文采老师独创了一套行之有效方法:萨提亚亲子关系工作坊之:孩子行为矫正版。通过学习,能让孩子自然而然地走回正常的成长轨道,与父母重新恢复有效而亲密的沟通,赢回孩子的\"心\"。

改变家庭即是改变世界,改变亲子关系即是改变人生!

课程目标:

通过三天的学习,家长们可以学习到:

◆儿童行为改变的基本知识从冰山原理入手,了解行为下面的深动机:应对姿态、感受、观点、期待、渴望、我是,让我们改变行为从内在入手;

◆全新的亲子教育方法

学习如何去影响孩子,如何透过自身的影响力让孩子的不良习惯改变;

◆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方法和技巧

用“温柔而坚持”的方法去养成孩子良好的习惯。

课程特色:

◆浓缩萨提亚模式家庭治疗和家庭教育的精华

这个工作坊浓缩了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几十年的亲子教育和家庭治疗的实践经验,包括了其中更精华的部分,充分体现了萨提亚模式这一著名家庭治疗流派在亲子教育和家庭治疗方面简单、深入、实用有效的特点。

◆与更先进的、专注的、亲子教育理念接轨

这是一个国内少见的级的亲子关系工作坊,由具有心理学博士背景的萨提亚导师林文采亲自主讲,为期三天的工作坊,将帮助您学习如何运用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提升您教养孩子的能力和水平。

◆方法简单、实用、有效,得到广泛肯定

通过学习,您将真正了解到底是哪些因素会有助于孩子形成一个健康的心态;您还将学习到,成为一位有能力、有爱心并可以为孩子提供支持的家长,所必需的态度、方法和技能,该课程的效果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得到肯定。

◆课程结束后的专注心理支持系统

课程结束后,我们还将建立课后的跟踪、支持系统,受过专注训练的导师们提供的专注心理辅导和学习沙龙,将有力的保证培训效果的巩固和持久。

课程内容:

1、萨提亚模式对对改变的基本原理

2、改变行为从内在冰山开始

3、良好习惯的养成

4、父母影响力在孩子不同年龄段的发挥。

萨提亚亲子关系工作坊之:孩子行为矫正版还你一个健康的孩子。现今是您付出行动,把握幸福,改写家族命运的时候了!

林文采博士,由著名萨提亚大师John Banmen博士强力推荐,美国心理辅导学博士,美国临床辅导学博士,著名的萨提亚临床督导及课程导师,马来西亚萨提亚中心首席导师,从事辅导二十五年,担任广播电台心理辅导节目主持人十五年。目前在马来西亚、国内等地进行教学、辅导工作。

因其以美国心理学博士的功底学习萨提亚模式,所以,是目前场上不可多得的理论架构与个案治疗并重的萨提亚导师,跟林博士学习萨提亚,不单可以获得治疗,心灵成长,更重要的是你也可以掌握萨提亚模式,用在你的工作和生活中。

导师:林文采博士

地点:广州

随着我国社会福利事业的快速发展,福利院困境儿童的健康成长越来越需要社会的关注与支持。由于福利院生活环境的限制以及困境儿童自身的生理缺陷和复杂的生活背景,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心理障碍、自卑和攻击行为等一系列与社会生活规范以及社会主流价值观相违背的偏差行为,这些偏差行为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困境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及其个人的社会化。

本文以班级中一名困境儿童为研究对象,以矫正该困境儿童偏差行为为目的,开展一系列活动。笔者采取参与精神分析理论、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法来了解困境儿童偏差行为的具体表现和影响因素。针对服务对象的问题和目标,运用个案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纠正服务对象的偏差行为,教导困境儿童学会正确处理情绪的技巧、提升自我,达到改善困境儿童偏差行为、健康成长的目的。

一、背景介绍

母亲在服务对象年幼时便入狱服刑,父亲将他寄宿在学校与朋友家,而后不知所踪。在服务对象6岁的时候,作为困境儿童转介入儿童福利机构。刚入福利机构时,该服务对象经常撕咬身边的物品,从文具到红领巾,甚至衣物和书包都经常破损。此外服务对象的卫生习惯不佳,时常将自己的口水涂到周围物品上。进入三年级后,服务对象对异性的好奇以及叛逆心理增强,时常会在同伴中谈论异性话题。在学习生活中抗拒大人的安排,更愿意接受同龄人的观点,自我意识强烈。有时会出现情绪化,说谎,偏执易怒的行为,甚至偶尔会以攻击性行为来进行发泄。服务对象学习的时候不专心,容易走神,特别喜欢跟周围同学讲话,影响到其他同学的学习。

二、分析预估

社会工作者通过资料了解服务对象的成长过程,与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系统进行交流访谈。向学校和福利机构的老师了解其学习习惯,与周围人的关系,情感以及平时的行为表现;与模拟家庭的父母谈话,了解服务对象在家庭中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与其他模拟家庭儿童的互动方式。在此基础上,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接触与观察。

(一)以优势视角的理论找出服务对象的优势

服务对象身体健康智力正常,有较高的学习能力,乐于接受新的事物和知识。愿意与他人交流,具备基本常识,能够接受老师与社会工作者的教育引导。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条件。通过整合协调资源,为服务对象开展了语数外,羽毛球,硬笔书法等课程的学习。

(二)社会工作者经过量表测量和观察诊断认为,服务对象的行为特征明显,属于困境儿童追求自主性的偏差行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幼年时期缺少父母的陪伴教育。服务对象幼年时期由于母亲服刑,父亲行踪不定,是典型的“困境儿童”。 2、群体环境的负面影响。服务对象模拟家庭中的其他3名孩子,有的聋哑,有的肢残,不能与服务对象建立亲密的同伴等群体关系。3、具有追求自主性偏差行为的典型特征。发脾气、反驳、说谎、懒惰、倔强、不服从以及不在乎、欺凌弱小等偏差行为。

三、服务计划

与服务对象建立感情,敞开心扉,让他主动寻求帮助,更好的发现他的需求和问题。讲述励志故事和心灵鸡汤,让他从同龄人战胜困难的事例中产生共情心理,激发他改变自悲的心理,鼓励他自信自强。搭建家庭支持网络,与其母亲保持联系,让他有个奋斗的目标。

(一)服务策略

为服务对象提供情绪疏导服务。进行家庭治疗,与亲生妈妈的联系沟通,帮助他重塑和谐健康的家庭关系,展望未来会有个有亲人的家庭环境。用小学生行为守则规范自己的言行,与同学相处自信友好。建立学习计划表,专攻自己的薄弱项,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言语,物质奖励,出外游玩等各种方式提高他学习兴趣。

(二)服务程序

1、接案。社会工作首先通过会谈了解服务对象的心理状况,舒缓可能会产生的不安与焦虑。

2、收集与服务对象相关的资料。分析他的问题与需求进行诊断,找出他的优势和劣势。

3、制定服务目标与策略,签订服务协议。

4、在介入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应予以鼓励,表达同理,正面反馈等方式,帮助服务对象宣泄内在情绪压力。

5、在服务对象追求自主性偏差行为得到矫正正后,人际交往渐多,经济困难得到解决。预先告知结案时间,帮助服务对象处理结案时的情绪和问题。

6、结案后定期跟进服务,帮助服务对象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改变陋习,自我成长。

四、服务计划实施过程

(一)加强与模拟父母以及亲生母亲的联系,改善亲子关系

社会工作者每天保持与服务对象“母亲”的十分钟谈话,将服务对象在学校的行为表现信息及时向“母亲”反馈,同时询问服务对象在家里的情况。面对“母亲”提出的养育困扰,社会工作者讲述生活中他人是如何处理同类问题,引导她思考理解,改善与服务对象的沟通方式。

三八妇女节,服务对象也在社会工作者的帮助下做出了一朵双色的康乃馨。看着自己亲手做的康乃馨,服务对象很有成就感。拿着自己做的康乃馨,服务对象送给了“母亲”,还说了一句祝贺的话。“母亲”很感动地表扬了服务对象。服务对象开心地摸摸头,有些沾沾自喜,笑嘻嘻地走到一旁。

(二)保持与学校老师的联系,减少服务对象的偏差行为

社会工作者和学校老师商量每天发微信,具体了解学校的家庭作业内容。同时和服务对象商量每天把学校的家庭作业内容抄写在本子上,并且使他知道做家庭作业能巩固学校所学的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现在服务对象每天能完成家庭作业,而且还能把以前落下来的作业也在不断地补出来。

(三)与福利机构辅导老师合作,共同帮助服务对象

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的辅导老师交流其近期语文、数学的学习情况。针对服务对象做作业不专心,爱拖拉这一现象,我们进行一系列引导式教育,首先跟他讲清楚,做完作业才能游戏和进行其他活动,在服务对象做作业的时候安排其在安静的环境做,同时老师陪伴在他身边,并把桌上容易影响和分散他注意力的东西拿掉。刚开始服务对象做作业时会寻找小玩意来玩,比如橡皮屑。在老师的监督下他会不断地扭动身体,或者咬下嘴唇,虽然完成作业的时间比较长,但通过一段时间引导,服务对象明显转变,能够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四)建立伙伴关系,满足服务对象情感需要。

运用系统论方法,服务对象有了一定的改变。学习上,服务对象能基本地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在课堂上,服务对象出现哭闹的现象明显少了。学校老师们都反映服务对象变得有礼貌了,碰见老师会主动喊老师好。同学们也觉得服务对象变好了,愿意把一些玩具、书送给他玩。儿童福利机构的老师也夸奖服务对象长大了,懂事了。“父母”高兴地说服务对象在家里变得比较懂事了,出门回家都能打声招呼,会拖地、擦洗桌椅。

六、专注反思

辅导历时六个月,服务对象的行为改善进展比较明显,但有时行为会出现反复,需要后续跟进。儿童福利机构的辅导老师很积极地配合社会工作者的计划实施。学校老师、模拟家庭里的“母亲”也很期望帮助改善服務对象的行为习惯,共同引导服务对象养成新的正向的行为方式。

第1篇:独生子女教育问题范文

关键词:二胎政策;独生子女;人格培养

1、从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到单独二胎政策启动

2、问题出现:二胎政策引发家庭矛盾

某晚报记者接到家住云南省昆明五华区的林女士打来的电话,称12岁的女儿因不满他们夫妇的“二胎”计划离家出走了。林女士夫妇找了一整夜,终于在外婆家找到了孩子,可孩子却怎么也不愿跟他们回家。孩子在留言条上这样写道:“爸爸妈妈,我走了,我再也不回来了。你们不是天天都在准备生弟弟吗,我实在是受不了了!弟弟都还没出生,你们就兴奋成那样……”

随着国家“单独二胎”政策的放开,让一些家庭有了生“二胎”的打算,可是大孩子是否希望有一个弟弟妹妹呢,这一点应引起家长的关注,当孩子对父母再生一个弟弟或妹妹有抵触情绪时,这不免再度引起我们对于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的重新思考。

3、独生子女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3.1独生子女普遍独立生活能力差

现在的孩子许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大多都不会做。比如说洗衣、洗袜子之类的小事,大部分都是父母代劳,这使得孩子养成懒惰、自私的性格。

当代国内独特的家庭模式,使得独生子女处于独一无二的关键地位,独生子女作为父母的掌上明珠,孩子成为家庭中的“支配者 ”,极易形成以孩子为中心,什么事情都依顺孩子,甚至孩子提出无理要求,也采取迁就纵容的态度。当这些被娇宠的独生子女步入学校、走入社会时,他们依然没有改变这种唯我独尊的心态,以致在处理问题、应对人际关系时表现出感情冷漠、自私自利的心态 。

3.3家庭教育内容不全面,往往忽视了孩子健康人格的培养

由于家长的教育过分倾斜于孩子的智力开发、应试技能的培养上,忽视了孩子健康人格的培养,不少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差、心理脆弱。面对问题采取极端的应对方式,例如本文之前提到的离家出走、调皮捣蛋。

4、从二胎政策看独生子女的教育

小孩子作为一个幼体来到这个世界是非常缺乏安全感的,他的安全感主要来自他的母亲,并在随后扩展到他的父亲。在成长过程中,由父母和环境影响,这种安全感的范围逐渐扩展到这个世界。更终使他成为一个能够独立自主生活,积极面对世界的人。如这个过程没能顺利进行,安全感的扩展被打断,心理能量没能得到很好的发泄。成年后的他就无法正常面对世界,或者变的封闭、自卑,或者变得多疑、自私,或者富有攻击性、对他人富有敌意。这些都是他们的内心对这个“不安全的世界”的回应,是自我保护的本能。他们会觉得即将或可能出现的弟妹是一个会抢走自己爸妈的人。

面对二胎政策以及生二胎的打算时,如何更好的教育孩子?某专家指出:现在,城里有弟弟妹妹的家庭极少,父母应让孩子多接触一些小朋友,让他们积累和别的小朋友玩耍时的经验,这会影响孩子对有一个弟弟或妹妹的反应和态度:积极愉快的则希望自己有一个弟弟妹妹,否则,就抵触。

当孩子出现抵触情绪时。首先,家长不宜过分担心和害怕,而要去接纳孩子的消极抵触情绪,要知道这是孩子的正常反应;其次,要让孩子理解弟妹的出现会给他们带来什么。要告诉孩子,父母再生一个孩子的原因。要让孩子明白:即使有了弟弟妹妹,父母对他的爱不会减少。一旦弟妹出生后,父母关注的重心会转移,但此时,父母更应关注大孩子的反应和感受,防止孩子做出过激行为。大人们要用宽容的心去原谅孩子的狭隘。

独生子女对于弟妹的接受态度是从小培养起来的。因此,无论父母是否有生二胎的打算,都应该从小就培养小孩的兄弟姐妹的亲情观念,让其从心理上就不排斥弟妹的到来,而是期盼自己有一个至亲的兄弟姐妹,还应该教会孩子与关爱。

许多专家认为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是首要任务。人格教育着眼于培养健全人格, 不仅把知识的获得、智力的发展、技能的形成看成是人格培养的组成部分, 而且把受教育者的非智力因素比如情感、道德、意志、动机等都看成是不可或缺的教育内容。人格教育就要注重自主、自尊、言行一致的教育。教育孩子敢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善于不断反省自己, 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对各种打击和挫折能坦然面对等。从而形成全社会的人格互补优势。塑造完善人格, 家庭、学校教育,社会教化,别人的帮助引导,榜样的示范作用等方面是极其重要。

参考文献:

[2]论独生子女的成长教育。谢雪梅。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

[3]独生子女教育问题及对策分析。赵晓会。硕士学位论文

[4]独生子女教育浅议。刘兰。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6

第2篇:独生子女教育问题范文

【关键词】独生子女;教育;成长

我们知道,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自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独生子女的数量与日俱增,不久以后,我们的教育对象将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随着这一特定人口的成长、发展,与他们有关的现象和问题,一直为人们所关注。独生子女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不但在今天,而且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必然成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因而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了我们大家关注的话题,也带来了一些值得探讨的新问题。

1独生子女成长中的有利条件

1.1独生子女容易在精神上得到满足

独生子女是“独苗”,在家庭中会比非独生子女得到更多的父母和祖父母爱,有强烈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在性格上,常常表现为开朗诚实,天真活泼,对人富有同情心,自尊心强;求智欲旺盛,这些有利于激发儿童认识客观事物的主动性和上进心。

当前,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此制定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南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国家不但在政策上提供保障,保证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而且在精神和物质上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如给孩子一定的经济补贴等。毫无疑问,这些有利条件都会积极促进孩子从小在体、智、德、美几方面得到健康的发展。

1.3父母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怀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

2独生子女成长中的不利条件

2.1独生子女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一般缺乏经验

独生子女的父母一般比较年轻,场经济环境下绝大多数家长从商较忙,对育儿经验不足,他们一般只注意孩子吃得好,穿得好,长得胖胖的,对孩子的品德、人格等教育重视不够,不了解溺爱孩子的危害,不十分明确自己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一切言行对孩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2.3对独生子女的教育容易不一致

我们经常见到父母之间、祖父母之间对孩子们教育要求不能统一,甚至相互矛盾。有时父亲能严格要求,而目前和祖父母则娇惯放纵,生怕难为孩子,甚至当孩子有了缺点、犯了错误,也要护短。常常出现“爸爸严,妈妈宽,爷爷奶奶打圆场”的情况。

2.4父母对独生子女溺爱

3对独生子女的针对性的教育

为发展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促使独生子女得到体、智、德、美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应该做到:

3.1爱而不娇

爱孩子,是父母的共同特点,父母之爱是一种无私高尚的情感。他们把时间、精力、心血、金钱和全部的爱都倾注在孩子身上,真是难能可贵。但是要爱而不娇,从小就注重培养孩子的好品德和独立的生活能力;要爱有节制,不能让孩子在心理上有“优越感”,溺爱是要不得的,溺爱实际上是一种愚昧的表现;不能把溺爱当成理智上的爱护,溺爱是幼儿一切不良行为的温床,要把情感和理智结合起来,爱得适当,要在爱中有教,教中有爱,家庭成员之间,父母教育,要相互配合,互相支持,做到态度一致,方法一致,不能在一件事上,有的批评,有的袒护,有的赞成,有的反对,是非标准不清,让孩子无所适从,甚至更加放纵。

3.3重视孩子的集体活动

为了弥补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的缺陷,除了经常对他们进行关心集体、团结友爱的教育外,要给孩子创造条件,让孩子置身于小朋友的集体之中,逐步的使儿童从“自我为中心的壳”中解脱出来,了解自我与他人区别,每个成员的权利和义务,培养起各种各样的良好品行。

3.4强化积极行动,弱化消极行动

独生子女一般都处在物质的优越和精神孤独的生活环境中。父母要注意给予子女创造使其形成良好行为品德的条件,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不能迁就。对孩子的要求要具体明确,使孩子懂得要求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要求?在家长的正确教导下,孩子的良好行动被稳固下来。反之,在家长的放纵下,孩子的不良行动就可能被强化,因此,对孩子的次错误行为处理,家长既要坚持原则,又要循循善诱,要采取灵活生动的内容和方法,帮助幼儿明辨是非,明确取舍。

3.5培养儿童的良好个性要注重身教

对幼儿来说,言教的作用很小,身教的力量是巨大的,孩子是在父母的身边长大的,对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地印在心里,因此,当父母的必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家长是幼儿更早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终身的教育者,他们与子女朝夕相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日积月累,其言谈举止,思想作风,为人处世,性格特性都对子女身心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教化和感化作用。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一个家长对自己的要求,一个家长对自己家庭的尊重,一个家长对自己每一举止的注意,这就是首要的、更重要的教育方法。”家长亲自给孩子树立榜样,生动具体,看得见、摸得着、有亲切感,而家长处处以身作则,会进一步提高家长在子女心目中的威信,把握教育子女的主动权,能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我们实施教育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3篇:独生子女教育问题范文

现代国内社会是一个多元的、开放的社会,包容的社会,这一代独生子女面对的是比父辈更加宽广的世界,学习着更加广泛的知识,他们注定要极大地影响和改变国内社会,独生子女不仅在现在,更是在未来将成为我国社会的主流,他们是衡量一个国家能力的重要因素,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整个社会人才不断更新换代的重要保障。在子女的健康成长过程汇总,后天的教育对其影响很大。而教育是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方面组成的一项系统的工程。在上述三个方面中,更基础的是家庭教育系统。家庭作为独生子女更初的教育环境,对他们心理和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培养他们社会的适应能力具有很大的作用。然而由于各个家庭的教养方式、教育标准水平、家长的文化素质、家庭成员结构存在较大差距,使得不同水平的家庭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差异,也使独生子女呈现出了很多问题。因此,为了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分析家庭教育问题的原因,从社会工作角度寻求解决对策将对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家长对独生子女人格的培养意识,采用更合理、更科学的教育方法,促进其个性发展和人格健全,有利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扮演好自己所在的家庭成员角色、社会成员角色。

2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家庭对独身子女教育理念的缺失

教育理念的缺失主要存在如下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家庭教育对于孩子在物质面的投入很大,但往往忽略对孩子心理素质的锻炼。这种教育理念现在现实生活中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孩子过于依赖物质面的刺激,而缺乏健康的心理品质。其次是现代大多数家庭都非常看重孩子智力的培养,在孩子还很小时就为孩子选择超出年龄阶段的智力开发课程,不仅增加了孩子们的身心负担,而且也不利于他们的正常发展。在很多家长忙于对孩子智力培育开发的同时,忽略了对孩子们思想素质的教育。要知道在子女成长的环境中,所受到的家庭环境的思想道德熏陶对其以后的成长十分关键,良好品德是人成为社会合格有用之才的基础。

我国的家庭教育也在随着社会的进步逐渐发生改变,与过去的那种旧社会教育模式相比已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改善,但在社会场经济的潮流下,很多教育模式已经显得比较滞后,出现了与整体社会需要脱节的问题,大部分家长不懂得良好的教育方式,往往易采用一些不科学的方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在打压型家庭中父母经常强迫子女做他们自己不喜欢的事,做错了事就会遭到父母的严厉惩罚。孩子害怕父母严厉的惩罚而被迫接受表面的要求,但心里的叛逆感越来越强。现代社会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深,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过高的期望值有时会产生相反的作用。

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性格比较脆弱,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较差,在困难面前就很容易退缩不前,缺乏独立自主精神,自理能力较差。一旦受到批评就会感到自尊心被伤害,不能很好地调适自己,又由于他们的低自尊低自信,会使得他们容易自暴自弃,他们可能会攻击自我,逃避现实。

放纵型家庭是指父母忙于自身的工作、应酬等,无暇顾及子女,有些家长认为只要在物质上给了孩子必要的保障,其他方面就要看孩子自己的。这样的教育环境下的孩子任性、孤僻,他们在父母身上感受不到亲情的温暖,造成独生子女和父母缺少感情的沟通,没有安全感。由于他们无法得到良好的教导,性格变得冷漠,对身边的人缺乏责任感。还有一些独生子女渴望得到父母的重视和关爱,会故意采取激烈的手段引起父母的注意,而当父母没有及时给予关注的时候,他们就会自我放逐。

2.3 家长自身因素及不和谐家庭关系的影响

2.3.1 家长的文化程度对独生子女的影响

家长的文化程度会对独生子女的成长产生直接的影响。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具有强烈的教育意识,其教育思想、方式、目的具有理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这些家长关注的不仅仅是子女的学习成绩,同时也关心子女的情感需要和内心世界,注重对孩子能力和人际交往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文化程度较低的家长往往忽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和自身的角色,认为教育就是学校的事,没能尽到自身的责任。

父母是孩子更先接触也是影响更大的人,社会学家艾里克森曾经指出,年幼的子女在早期的生活中很喜欢模仿自己的父母,甚至有的孩子过于依赖父母,完全按照父母的行为习惯。父母的自身修养水平高低,对孩子的后天环境有直接的影响,父母的言行举止从小就会深深印刻在孩子心里,父母道德素质的高低对孩子自身的行为品质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好多现代家庭父母自身道德修养不够,对孩子不能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在整体社会环境中父母是孩子的任老师,因此,切实提高父母的自身修养水平也是对孩子成长的负责。

2.3.3 父母之间的关系对孩子的影响

在家庭生活中,独生子女更依赖、更信任的总是自己的父母,而且孩子在家里往往都会把父母的关系看得很重要。当父母感情已经破裂的时候,他们相互之间的各种冷战、热战,会给予独生子女强烈的刺激,惊吓、紧张、不知所措,因为没有兄弟姐妹的陪伴,会导致独生子女缺乏安全感,情绪不稳定,容易紧张焦虑、长期忧心忡忡、对人不信任,易发生情绪问题。

2.3.4 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影响

紧张的亲子关系不利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沟通,孩子无法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和关怀,甚至有时会把父母的关心当作是一种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人格得不到健康发展。家长应该注重与子女的沟通交流,培养和谐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中及其重要的一部分。

3 社会工作方法介入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途径

3.1 家庭治疗方法在亲子关系中的应用

在萨提亚的家庭治疗模式中,沟通模式是分析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有效的沟通包含自我、他人和情境三个面。要实现家庭的合理有效沟通,需要兼顾好上述三个面,掌握其中沟通的艺术技巧,实现家庭内部的良好沟通。

家庭社会工作方法解决亲子关系问题时,首先要改变不合理的家庭沟通方式。不合理的沟通方式,对亲子关系的伤害是更大的,这就需要让父母学会专注的沟通技巧,比如支持性技巧、反应性技巧、引领性技巧、影响性技巧及疏导情绪的技巧,以便在此基础上达到更佳沟通效果。其次,引导父母学习有关的家庭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正确了解独生子女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树立一种全新的子女教育观。

第4篇:独生子女教育问题范文

【关键词】独生子女 心理 性格

一、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

儿童心理学家指出,对儿童的发展来说,除了生理上的需要外,还有更重要的心理上的需要。对于独生子女来说,因为是独生,没有其他孩子分散父母的注意力,因而他们与父母的精神接触更多,爱的需要能够得到充分的满足,这便使独生子女智力发达,情绪愉快,性格活泼,易树立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独生子女接受新事物的意识和能力非常强,思维独立,具有批判精神;自信、富于同情心;有较强的平等意识、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积极的休闲态度,兴趣爱好广泛,聪明伶俐,思维活跃,才思敏捷,观察力强,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好,兴趣广泛,情感丰富,更易于获得事业上成就。因此,分析当前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必须解决的前沿课题。

过分自我,不懂感恩;目无尊长,任性骄横。对“独苗苗”百般袒护,长者不愿约束孩子,孩子在家庭这个更早加入的社会结构中,未能养成新生长辈、遵守纪委的自觉性,而是任性骄横,家庭成员关系颠倒,走向外部社会也不懂得尊重别人。陈彦方教授说:“现在大家都说要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心理需要,这是对的,但只谈个人的需要,却忽视了社会对个人的需要”。

大手大脚,不爱惜财物。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条件相对优越。许多家长都会尽其所能地满足孩子在物质上的所有需求,无论是合理的,还是无理的,一概满足去要求,采取迁就纵容的态度。无形中,就使得孩子成为家庭中物质的“支配者”,容易让他们养成大手大脚、不爱惜财物的不良习惯;

应当指出,上述不良心理并非独生子女所特有,在其他非独生子女身上也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独生子女在其成长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种种心理问题,要求学校、家庭、社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互相配合,共同促进他们心理素质的健康良性发展。

二、独生子女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产生原因不外乎家庭、 学校和社会。 因为现在的独生子女的成长离不开这些环境,所以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与否,与这些环境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1、家庭原因

独生子女问题与其说是独生子女本身的特点所造成的,还不如说主要是由父母教育失误和某些教育环境的缺陷所致。调查研究表明,被家庭溺爱娇惯的独生子女,他们的行为不是怯懦、退缩、胆小、独立生活能力差,就是蛮横、自私、任性、贪欲、懒惰、逞能好强而不顾一切等。而那些由于家长的专制,甚至歧视与虐待而得不到家庭成员的关怀、爱护和温暖的独生子女则比较容易产生对人不信任、 冷漠、疏远、不满、抗拒,甚至敌意、憎恨的性格。

2、学校原因

由于我国心理卫生的发展较缓慢,整个社会的心理健康意识比较淡薄,与心理健康有关的知识也不够普及。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科学指导。素质教育作为全新的教育理念已获得共识。但应试教育仍隐藏在部分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心里,重分数轻能力,重知识轻德育的现象仍然存在。

3、 社会原因

心理问题的产生是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独生子女由于内在需求与主观现实的差距而在认知上产生矛盾、迷惘或冲突,通常都会以外显的不适当行为即行为问题表现出来。首先,文化思想的碰撞。新世纪,世界范围内经济一体化、政治多元化和信息网络化对我国的政治、 经济、 文化带来许多新的挑战。国外文化向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渗透,西方意识形态对我国人民生活的影响,使当代独生子女处在东西方文化交叉、多种价值观冲突的时代。

独生子女健康心理的形成,是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综合作用的结果。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和独生子女本人形成合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才能真正内化为独生子女思想意识,当遇到心理问题时,就可以把自己掌握的心理知识外化为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对独生子女心理健康教育,更终的目的是提高独生子女的心理素质,促进独生子女的全面发展,把独生子女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郑艳萍。国内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问题浅析[J]。科教论坛,2004、

[2]宫志宏。独生子女问题研究的现状和发展[J]。国内学校卫生,2000,520- 521、

第5篇:独生子女教育问题范文

摘 要:独生子女生长在改革开放、物质与精神文化丰富、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他们表现为才思敏捷、见多识广、智商较高等优点,但是随着独生子女数量的不断增多,他们的家庭教育问题作为一个社会问题逐渐凸显,本文拟探讨分析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一些完善措施,以期给独生子女带来一些正能量。

关键词:独生;家庭教育;依赖性

一、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现状

自上世纪8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来,独生子女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备受关注,与其他非独生子女更大的不同就在于“独生”这个特点上,一个家庭只有这么一支“独苗”,没有兄弟姐妹,所以全家人会把这个孩子放在家庭的中心位置,投入更大限度的时间、体力、精力和智力,希望孩子健康成长。

二、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期望太高

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作为独生子女的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小就给孩子报名参加各种辅导班,如奥数班、英语班、美术班、钢琴版等,指望孩子将来能出人头地,所有这些努力一方面的确开发了孩子的早期智力,培养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可另外一方面却给孩子造成过重的精神负担,导致道德教育相对不足。

(二)孩子意志薄弱,依赖性强

由于“独生”子女的特殊性,父母经常对孩子的事情持包办一切的态度,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成年独生子女入学报到多半由父母“护送”,也有人入学手续由父母代办,还有的父母替子女收拾好床铺再离开。孩子们从不受累做家务,不用受委屈,遇到困难找父母,而不是自己独立解决,这种溺爱现象不仅使孩子形成了严重的依赖心理,而且又阻碍了他们独立自主能力的发展。

(三)家庭中缺乏“儿童集体”的环境

由于独生子女家庭结构比较单一,孩子没有兄弟姐妹,环境冷寂,活动单调,在家庭中缺乏“儿童集体”的环境。这就造成缺乏相互体贴照顾,互助友爱,共同努力和共同享受的经历。有些家长不但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弥补,甚至还担心孩子与他人交往会受到不良的影响,因而把孩子关在家里。在这种不利环境的长期作用下,独生子女就比较容易形成任性、孤僻、不喜欢与人交往和独占一切的品行。

三、完善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方法

(一)父母转变角色,学会尊重孩子

父母应从照料者、培育者转变为孩子的伙伴和引导者,尊重孩子的选择,了解孩子的真正需要,很多时候,孩子的需要不是物质上的而是精神上的,重视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做到严有度,爱有法。在学习上,要严格要求,但不能因为自己对孩子的期望过高而不顾孩子的实际,甚至在孩子没有达到家长的要求时采取粗暴、简单的教育方法,从而酿成孩子心理负担过重和逆反心理。

(二)理智避免溺爱,适当严格

父母爱自己的孩子是必然的,也是孩子健康成长所必需的,在充满爱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往往性格开朗、情绪稳定、身心健康发展。但是,对孩子的爱不能太过泛滥,如果没有把握好爱的边界,那么就有可能陷入溺爱的误区了。例如,在生活上,吃饭、穿衣、洗自己的小物件等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做,而不是怕孩子累着就包办,以免他们形成依赖性和缺乏生活自理能力。

(三)放手让孩子去成长

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相伴,父母又担心孩子一个人在外玩耍会不安全,当自己忙的时候会选择把孩子所在家里,这种做法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日本教育家山下俊朗强调要以“儿童教育儿童”,父母需要设法创造条件,用放手的方法让孩子健康成长,鼓励孩子主动与小朋友玩耍,参加集体活动,多与人交往,并且邀请小伙伴到家里做客。他们都是同龄人,可以更加容易地沟通。孩子们可以彼此学到许多东西,如、协商、合作、互助等优秀品质。

四、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研究的意义

我国独生子女群体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有其特殊的成长过程和心理过程。这一特殊的成长过程,势必在未来的经济社会活动中表现出与多子女家庭中孩子的不同特点。因此,研究其成长规律有助于增长父母科学育儿、科学教育子女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指导独生子女克服心理障碍,改善人际关系,成就人生大业;有助于丰富和完善人力资本理论,为提高人才使用效率提供科学指导。

参考文献:

[1] 冯林。国内家长批判:家庭教育焦点问题访谈录[M]。国内商业出版社,2001、

[3] 风笑天。国内独生子女问题:一个多学科的分析框架[J]。浙江学刊,2008、

[4] 杨安,董华君。家庭人际关系结构对独生子女社会化的影响[J]。重庆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5] 龚晓洁。当前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

[7] 骆风。当代家庭教育研究方法三科的比较与建议[J]。青年探索,2008、

[8] 洪明。独生子女家庭教育探析:教育生态学的视角[J]。少年儿童研究・理论版,2009、

[9] 孙儒泳。动物生态学[M]。北京:北京师范出版社,2001、

[10] 杨阳,李文珍。我国人口生育意愿调查[J]。马克思主义文摘,2009、

第6篇:独生子女教育问题范文

近十几年来我们学生体质正在发生改变,体质成逐年下降趋势。遗传、营养、体育运动三个方面因数主要决定体质。遗传因素很难改变;学生的饮食水平不断提高,营养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不在是影响体质的重要因素,我们不得不将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归到体育运动中。应该如何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教育管理,提高初中阶段独生子女学校体育的质量,注意哪些问题。

一、学校体育管理的概念。体育管理,即体育领域里的管理活动。学校体育管理是为了达到学校体育管理的目标,充分发挥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和时间等因数的作用。体育课、早操、课间操、课外锻炼、代表队训练和运动竞赛等很多方面都是学校体育管理的工作,各个方面是有机联系,相互促进的。

二、独生子女初中学生的界定

第7篇:独生子女教育问题范文

关键词:独生子女、体育参与、教育

引言

独生子女的这些状况令人担忧,对独生子女体育参与现状的研究有利于加强和监督独生子女的体育参与,对独生子女的体育参与锻炼也有比较重要的作用。笔者从中独生子女的基本现状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为独生子女的体育活动参与现状提出一定的建议和措施。了解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生的体育消费、自我身体形象特征,有助于体育教育针对新的教育主体进行因材施教。本文试图通过对独生、非独生子女生的比较研究,探索独生子女的体育消费和生活水平、自我身体形象的特征,为高校的体育教育提供理论参考。

1、独生子女的体育活动参与现状的讨论与分析

1.1对独生子女体育参与现状调查的重要性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倡体育教育是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要求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即倡导“以人为本,健康”的指导思想。体育对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能力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而有利于“强身健体”这一体育本质功能的实现。对于独生子女的“强身健体”,体育参与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独生子女的体育参与调查比较具有针对性,并且能够给予独生子女一个比较完整和完善的调查系统,得出的专注性更强,更具有说服力。独生子女的状况逐步走向大众化,逐渐成为国内的一个重大问题,成为大家所关注的话题。并且是国内教育的一个实践基础,只有把基础打好了,才能在这个基础之上建立更好的教育社会意识形态。以此来维护国内现代综合教育,创办综合性,独生子女教育有很好的效果。

2、独生子女体育参与现状的依据

2.1曲靖师范学院独生子女体育参与的基本状况调查

由此调查表可得出以下数据进行分析讨论:10%独生子女喜欢体育活动,12%独生子女会自觉参与体育活动,38%独生子女三天参加一次体育活动,42%一个星期一次,20%几乎不参加,92%每次活动是以低等强度进行,6%以中等强度进行,2%是以高等强度进行,4%进行体育活动是为了强身健体,8%的体育消费是属于自主消费。其中20%属于奢侈消费,80%独生子女认为体育锻炼能改变自己的性格,88%的独生子女对体育生有较好的印象,56%独生子女认为非独生子女的比自己好。

通过数据的整理与分析,统计表显示出来的结果38%独生子女三天参加一次体育活动,42%一个星期一次,20%几乎不参加任何形式的体育活动。这样的参加形式,完全没有达到体育锻炼的理想效果,参与活动的次数是直接反映体育锻炼的强硬指标,没有参与的次数就根本不存在训练强度的多少,达不到国家针对大众体育的重视目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意图也无从说起。与此同时,在直接参与到体育活动锻炼中去的独生子女,训练强度属于低等的占到调查总人数的92%,中等强度锻炼的仅有6%,高等强度锻炼的只有2%。这些数据显示,独生子女在锻炼的过程中,完全没有达到锻炼的要求和标准。犹如骑马观花,走走过程,是一种比较随意的行为,不把自身的体育锻炼当回事。表现出我们的独生子女体育锻炼强度的不足与缺失。

时空的变化、不同项目对人的身心素质的不同要求、锻炼的社会组织形式等,对人的反应和信息加工能力的提高、促进气质和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自我意识的完善等方面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能锻炼和塑造人的健康个性。在整个调查研究过程中,大部分独生子女也确定不疑地相信体育活动锻炼能够塑造他们自己的性格。

3、独生子女体育消费和生活消费状况

表2 独生子女体育消费和生活消费状况调查表

调查问卷数据为8%的体育消费是属于自主消费。其中20%属于奢侈消费。

参考文献

[1] 李建荣。现代独生子女体育观念和体质健康因素探析[J]。贵州师范学报,2004,22(4)。

第8篇:独生子女教育问题范文

【关键词】山区农村 独生子 初中阶段 行为偏差 教育探讨

诸如此类行为偏差的独生子女的教育是困扰我们教学的一个难题。山区农村独生孩子在初中阶段行为偏差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父母对孩子的过分的溺爱

实行一孩化的家庭,生活条件比较好,对孩子的物质生活有求必应,要啥给啥,对孩子一味迁就和溺爱①,实施“保姆式”的教育,孩子完全处在一种由所包围的“保温箱”中,这样,使孩子自觉不自觉地加重了自我意识,形成了过度自我中心的心理定势,只顾自己,不考虑他人。

第二、父母对孩子的过分呵护,孩子缺乏锻炼

有不少独生子女家长担心孩子承受不了批评,出于一种特别呵护心态,对孩子的缺点错误,很少因势利导进行必要的批评教育。在孩子管教中,迁就过多,不厌其烦地给予帮助,唯恐孩子受到一丁点伤害,对孩子喜爱,想尽一切办法满足子女的要求②,孩子出了问题很少严肃对待,往往没有及时纠正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偏向言行甚至错误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现在的独生子女基本上属于甜水泡大,很少有吃苦经历,贫困、饥饿对于他们来说不知是何滋味。因为是独生子女,家庭都视为掌上明珠,尽量不想让孩子吃苦受累,对孩子的生活会尽可能进行全方位包揽。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形成孩子怕吃苦的性格。

用什么方法能够更加有效的纠正这些孩子的偏差行为呢?要纠正这些孩子的偏差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应该对孩子进行理想前途教育等方面的教育

老师应当负起这个责任,在各个岗位都要为“教书育人”这个目的尽职尽责,使他们茁壮成长,当然这是一项既复杂又浩大的工程,需要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配合,才能奏效的。

2、应该从心理角度去引导形成积极健康心理

学生行为不端,更多是指出其错误,告诫他今后改正,很少从心里角度去引导形成积极健康心理。学校有心理健康教育,但心理健康课程落实却注重共性教育,很少因材施教,实行个性教育。对问题学生要有个性化的帮扶举措,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3、应该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告诫教育

因为孩子在家里很少受到父母批评,在学校很少接受个性化的心理帮扶与对应的惩戒教育,基本上都是在顺境中生活,很少有挫折感,遇到挫折往往就会显得无所适从。所以从小就有必要的批评举措,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问题,学会自我克制,这样对于老师的善意批评就不会感到太多委屈而走极端。

4、对孩子的任何细节的行为偏差都应该予以重视及时纠正

大因小而起,对孩子的任何细节的行为偏差都不能小事了了,让孩子树立接受批评的勇气;对孩子的心理问题应该随时关注,多与孩子沟通,避免偏执阴影笼罩。

如何教育好独生子女,使他们茁壮成长,不但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家长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才能是独生子女教育问题得到良好的解决。

【注释】

① 杨雄。 当期我国家庭教育面临的挑战、问题与对策,探索与争鸣,2007 年第2期第68页。

② 刘海鹰、刘昕。 中学阶段独生子女关系调查报告,当代教育科学,2004 年第9期第30页。

第9篇:独生子女教育问题范文

一、独生子女的独特性

一般说来,这一代独生子女有着优良的素质,掌握着现代科技知识,擅长运用网络、成长平顺;他们关注自身发展、敢于冒险、富有激情、重视权利。他们更注重规则意识,知识面广,表现出了极好的学习、接纳能力。但是,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由于时代、家庭、社会的影响,他们又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问题:缺乏责任心、好高骛远、没有目标;缺乏爱心、偏激自私;娇气任性、以我独尊;心高气盛、目中无人;独立能力弱、依赖心理强;缺乏合作精神等等都在这一代人身上不同程度的表现出来。

1、“频繁跳槽”:这不仅表现出独生子女的责任感缺乏,还表现出他们对社会需求了解不够、对自我估计过高和对工作想象过于单纯等,总觉得工作不能符合自己的期望,这种态度就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的强化表现。

2、“不好协作”:独生子女的心高气盛、好高骛远、目中无人是自我为中心意识的强烈表现。在工作中就表现出不尊重工作伙伴和协作对象,缺乏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从而给工作造成损失。

3、“不守纪律”: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被无限迁就和放纵,缺乏纪律和约束。在工作中就出现了不愿意接受纪律和制度的约束、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工作、没有组织和集体的观念,娇气、感情脆弱、缺乏心理承受力、不愿意接受批评等现象。

4、“动手能力差”: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被过度包办和代替,其生活的知识和能力相对低下;过度的保护,使其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也“发育不足”。因此,在工作中表现出了应对实际工作和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的不足和欠缺。

二、独生子女教育的现状

尽管作为独生子女的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主流是好的,大部分学生具有较强的意识……,助人与利他行为,主体意识、观念和诚实品质。青少年学生逐渐孕育形成了许多崭新而进步的道德品质,如重时间、讲效益、讲实际、求进取,肯定开拓,鼓励竞争,追求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等等,但是,理性地审视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现状时,不难发现现代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面临许多困惑:孩子生活条件更好了,身材越来越胖,但动手能力却越来越差,责任心不强:孩子的学习环境越来越好,知识更丰富,多才又多艺,但心灵更脆弱,心理问题更突出……独生子女身上出现的种种不良情况,说明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现代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不断凸现,己逐渐引起社会、学校、家庭的高度重视。现代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若不及时矫正,不仅会影响到独生子女自身的发展,破灭家长们的幻想,也将会影响国内未来发展的前途和命运。

(一)偏重智育

1、以分数衡量孩子的成功

当今社会家长对独生子女更关心的事莫过于其分数了。不少家长以为孩子只要能得高分就一定能成材。分数几乎成了孩子立足家庭的支柱,家长的喜怒哀乐都几乎系于孩子的考试分数和升学情况。因而一些家长为了促使孩子提高成绩,对孩子的成绩实行奖惩措施,就连过年的压岁线也根据孩子的成绩发放。他们用金钱和物质刺激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这种不注重孩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只关心孩子学习的家教方式,既不符合人的自身发展的需求,也不符合社会对现代人才的需求。

2、重“金”投资

孩子能否成才必要的财力投入是必不可少的。现代独生子女的家长们认为自己只要舍得投资,就会有收获。于是家长们不惜耗费重金和精力,为孩子请家教,买参考书、辅导书,几千上万的诸如钢琴类乐器眼睛都不眨一下买回家。在孩子很小时,家长们就迫不及待地花钱投资帮孩子选择了书法、绘画、音乐、作文、英语等兴趣班,家长们也不辞劳苦地迎往接送。然而结果却适得其反,他们从小就受到心灵和身体的摧残,不少孩子厌学,逆反心理重,小小的年纪就被磨损了灵性,失去了童趣。

(二)忽视对独生子女的道德培养

(三)娇宠溺爱,提供过多关心和帮助

三、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的产生原因

1、独身子女成长的时代背景

国内的独生子女政策是在特定历史条件和特定时代背景下出现的。在这一代独生子女的成长过程中,国内社会的社会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和深刻的变化。20多年来,国内经济的繁荣、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使这一代人一出生就拥有比他们的祖辈和父辈优越得多的生存环境,这一切都给独生子女的成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当他们出生的时候,正是国内经历了十年浩劫,经济和社会正在走向复苏的年代,他们的父辈刚从物资的极度匮乏和文化的极度荒漠中走出,从而造就了他们终生的痛苦与遗憾。因此,当他们一出生,一种补偿心理就无形中释放在他们的身上,这种补偿无论是物质还是知识都是慷慨和迫切,这就注定了他们在成为“小皇帝”、“小太阳”的同时,还必须承担父辈未了的心愿和未实现的梦想。

当他们读书求学的时候,国内经历了思想的混乱 —— 在传统文化被破坏和西方文化大量涌入的基础上的价值和道德的重建;经济起飞 —— 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物质生活的空前丰富。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他们在享受优越的物质条件时又被要求为国家、家庭、个人学习拼搏;他们在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的时候又要承受西方文化的冲击;他们在接受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的时候又要面对场经济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代独身子女陆续长大成人。

2、独生子女成长的家庭背景

同样因为是“独苗”,是家庭的未来,凝聚了两代人三个家庭的希望,家长除了提供孩子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外,更是想方设法让他们学习各种技能。许多孩子的童年生活常常被深谋远虑的父母安排得满满的。他们的成长一直就笼罩在一种竞争和互相攀比的环境之中。父母们在感慨自己青春流逝的同时,便把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加倍地给予了自己的孩子。

3、独生子女成长的社会背景

现代社会是激烈竞争的社会,父辈的竞争压力和生存危机,或多或少都会传递给独生子女,对他们的成长产生影响。他们会因为父母时间紧张而缺乏和父母的沟通,会因为父母工作繁忙而缺乏精神上的关爱,会因为父母生存压力的转移而和父母产生隔阂,甚至会因为父母的下岗或失业而产生或好或坏的结局。现代社会又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社会,社会的阴暗、丑恶也不时沉渣泛起,异端邪说、法轮邪教,毒品诱惑、爱滋横行,卖淫嫖娼、赌风日甚等等都威胁和恶化着他们的成长环境,影响着他们的成长。时有发生的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合理也可能在他们的成长历程中投下阴影,尤其是社会两极分化的加剧,社会分配的不公的现象,对他们的是非评判、价值取向等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面对着这样一个纷繁复杂的社会、这样一个巨大变化的社会、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代独生子女正逐渐长大成人。

四、科学教育独生子女的方法

众所周知,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因而,独生子女群体也将会长期存在并逐步成为我们社会的主体,他们将支撑起国内现代化建设,是国内未来的希望。所以,在研究他们的成长过程、基本特征、社会表现的基础上,发现在独生子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改进和完善我们对独生子女的教育的方法和措施,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1、人格教育

2、苦难教育

3、爱心教育

充满爱心的孩子往往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中,善于关心他人的孩子其父母也必然是很会关心他人。但对独生子女的爱要注意掌握好“度”,“过”和“不及”都是不好的。对独生子女付出的爱绝不仅仅是“奉献”,而是为了对他人、对社会的加倍回报。对孩子播种爱,是为了让孩子去感受爱、认识爱、传递爱,是为了让世界充满爱。如果只是一味地给予爱,而从未教孩子们去体会、珍惜爱,孩子们自然就不知道去爱他人,去理解、宽容他人、善待他人。仔细分析部分孩子缺乏爱心的缘由,其根源在父母身上,是父母对自己孩子太多爱心,把孩子应具备的起码爱心吞噬了。这种“过犹不及”之爱,只会助长孩子对“爱”的麻木,成为产生“自私”的温床,因此,我们应注重强化独生子女的“爱心教育”。

4、协作教育

5、能力教育

6、亲情教育

以上关于“萨提亚亲子关系:孩子行为矫正版”的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亲子鉴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安康生物。

如何建立良好的萨提亚亲子关系(有效沟通的技巧)

关键词:萨提亚家庭治疗 自我 他人 情境

一、萨提亚家庭治疗法的核心观点

人本主义理论是萨提亚家庭治疗法的理论基础。人本主义认为,人人具有内在潜能实现自我。与人本主义的观点相似,维吉尼亚·萨提亚倡导这样一种关于人类的信念,相信他们可以从内在的力量、动机和真实感中发展出自我成长和管理的能力。[1]当这一理论应用到萨提亚家庭治疗时,发展为个体拥有内部资源和选择及改变的可能。若情境适当,任何人的潜能都能得到发挥,并拥有较高的自尊和完全的能力来解决周遭的事情。在家庭治疗中,问题的出现就不仅仅归结到出现问题的个人,而是归结到与个体有着关系的家庭这一情景以及由此带来的沟通模式。治疗的重点在于改变个体的成长模式及其家庭系统的互动模式,使个体的潜能得以有效发挥。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有:

1、沟通过程

萨提亚家庭治疗法的中心概念是“沟通过程”。沟通过程是在家庭这一系统中,个体与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互动。它隐含着很多家庭中的问题,例如权力、亲密、自主、信任等。治疗师可以运用这些互动成分近距离审视我们的内部沟通过程。沟通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其客观的反映了家庭这一微观系统的互动形式,是我们找到家庭问题并进行治疗的关键所在。

2、自尊

自尊是种理念,是种态度,是种感觉,也是头脑中形成的概念,它是由人的行为表现出来的。[2]家庭中的基本三角关系:父亲、母亲和孩子的沟通过程决定了个体感知世界的方式。家庭作为社会化的初级场所,对个体自尊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自尊作为影响沟通的要素,对个体形成怎样的沟通方式有很大的影响。

3、家庭沟通模式

家庭沟通模式也就是家庭成员的沟通方式。在萨提亚那里,任何一种沟通都会受到自我、情境和他人三个不同因素相互作用的影响。良好的沟通方式即表里一致的方式。“表里一致”的人不仅会考虑到自我、他人对某件事的各种情感,同样也能够正确的分辨出事情是否适合于这一情境。

与表里一致的沟通方式相对立的是表里不一的不良沟通。分别是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性型和打岔型。讨好型的人忽略自己的感受,以一种愉快的面目、姿态来换取他人的好感。指责型与讨好型完全相反。他们只顾自我感受,只认为自己做的对,常常对他人、对社会抱有一种挑剔苛责的态度。超理性的人则忽视自我和他人,只注重情境,凡事都要求理性,是一种非人性机器化的客观。打岔型的生存姿态则是超理性的对立面。自我、情境和他人都不具有任何价值。惯于逃避责任。这四种表里不一的沟通方式实质上是没有把自我、情境和他人统合考虑。

二、萨提亚家庭治疗法的观点评价

1、萨提亚家庭治疗法的优点

(2)萨提亚家庭治疗特色是注重个人“从内而外”的改变。相信改变是“从内而外”的,个体心灵深处的潜在渴望被重新挖掘才能流露出外在改变。

2、萨提亚家庭治疗法的缺点

(1)治疗理念过于理想主义。在萨提亚治疗理论中,人本主义精神贯穿于始终。萨提亚相信个人都有改变的可能,可不可否认的是,每个人不同的禀性、不同的潜能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由此可见,其治疗理论存在一定的理想色彩。

(2)知识体系过于琐碎,缺少完整性。围绕萨提亚治疗通篇的理念是人有潜能,并由此而发出一系列的治疗理念和治疗技巧。不可否认这些理论对于个体自信心建立方面的作用,但也应看到她的治疗理论过于琐碎,没有特别的完整性和逻辑性。

三、萨提亚家庭治疗在国内的发展与应用

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实在是少之又少,权威学术性的著作几乎没有。只有零星的几篇期刊写到了萨提亚家庭治疗。

萨提亚家庭治疗强调个体的内外和谐、人际和睦、凡事和谐高效的运转,这与我国倡导的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步调一致。我国讲究儒家的孝、仁文化,萨提亚家庭治疗可以帮助个体达致身心和谐和家庭和睦。将萨提亚家庭治疗本土化,使之更加适合我国文化观念和社会的发展。作为一种高赞人性光辉的文化指引和治疗理念,帮助个体及家庭共同构建和谐家庭和谐邻里和谐社会是其在国内的发展道。

参考文献:

[1]维吉尼亚·萨提亚,约翰·贝曼,简·伯格,玛利亚·葛莫莉。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第5页

以上关于“萨提亚模式下的亲子和睦”的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亲子鉴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安康生物。

以上关于“如何建立良好的萨提亚亲子关系(有效沟通的技巧)”的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亲子鉴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本站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网友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喜欢0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 昵称(必填)
  • 邮箱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