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亲子关系疏远的前兆是什么(认清前兆,修复亲子关系)

adminadmin 个人可随意亲子鉴定吗 2024-03-24 18 0

关键词:亲子关系疏远的前兆是什么(认清前兆,修复亲子关系)

为了治疗孩子的拖延症,现在的父母没有更晚,只有更慢,孩子在一旁都快着急哭了。把孩子当父母,把父母当孩子,这种“亲子关系的倒置”背景下的孩子,会优先满足父母的部分,无法满足真正的自己,或者隐藏真实的自己,大概率逐渐成为对所有人的很懂事的、讨好型人格的“老好人”。

现在育儿界有新思了,就是“反向育儿式”,走孩子的,让孩子无可走。特别是90后家长,在带孩子的方式上有很大的差别。

小时候我们在商场赖上玩具撒泼不走,妈妈转手就是一顿揍;现在在地上撒泼打滚哭的,很可能是家长自己,或者冷静看着孩子撒泼,坐在一旁玩手机等待。

小时候上学从来不会迟到,因为有比闹钟还准时的父母,他们会把你从被窝里揪出来直接送去学校;而现在更不怕迟到的是家长,学生催家长快点送自己上学的场景出现了。

为了治疗孩子的拖延症,现在的父母没有更晚,只有更慢,孩子在一旁都快着急哭了。

教育从主动变被动,成功拿捏孩子,反教育效果立竿见影。

比如,带孩子出去玩,为了防止她乱买玩具,家长说:“你爸爸可不乖了,每次去商场都要买玩具,都不想带他去了”,套孩子说出“我都不买玩具我可乖了”的话,让孩子帮忙监督爸爸,这样激起孩子的责任心和胜负欲。

到时候不但不会自己买,还会学着大人的口吻,说不让爸爸买。

一、“反式育儿”好与坏?

这新一届家长太懒了,面对90后这样的教育方式被称为是“反向育儿式”,把亲子关系的职责调转过来,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其实,反向育儿教育方式要讲究尺度。

还有位妈妈博主更是人人艳羡的,既有老公疼爱,又有儿子体贴宠爱,不光会照顾只有两岁的自己,还会照顾妈妈,妈妈困了给妈妈关灯,给妈妈盖被子、哄妈妈睡觉,帮忙给妈妈手机充电……

过小的孩子被训练成在生活和情感上过度照顾父母的需求,在心理学中被称为“亲子关系的倒置”。

太过懂事的孩子背后,往往隐藏着没有长大的父母。

\\

在我国的很多家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形,谁权力大,谁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对所有人索取情绪价值,获得优待、被尊崇和话语权,包括随便发脾气的权利。

很明显的是,孩子的力量通常是家庭成员里更小的。而且再加上“亲子关系的倒置”,孩子的力量就更小了,他不被允许发声,只能输出正面的情绪。

这种孩子化的父母,养育出来的孩子,往往是个懂事的“小大人”。

一位心理学家是这也形容这种亲子关系的倒置的:

他们深刻理解到,必须围着父母转,必须表现得乖巧、听话,决不能惹事和暴露自己真实的需求和情绪。

有个综艺节目有提到这些例子。

一成年综艺中,曾经饰演过鳌拜的著名演员徐锦江与他的孩子徐菲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徐锦江就像现实版的安康强,自己什么都不会,习惯性地给儿子连环夺命call,什么事情都依赖儿子。

二、“亲子关系的倒置”更后有什么结果?

把孩子当父母,把父母当孩子,这种“亲子关系的倒置”背景下的孩子,会优先满足父母的部分,无法满足真正的自己,或者隐藏真实的自己,大概率逐渐成为对所有人的很懂事的、讨好型人格的“老好人”。

还会有以下几种表现。

1、亲子关系疏远

对父母报喜不报忧,甚至远离。同时对于自己的行为很内疚。

2、抑郁状态

总是以别人的感受为中心,背负太多,过于敏感,不敢表露自己,感受不到存在的价值。

3、恐惧进入亲密关系

三、学会表达真实的自己,也是成长

孩子不需要懂事,任何人都不需要对所有人懂事。

根据她对家庭的描述,完全就是“亲子关系的倒置”的典型例子。

对于和异性的交往,她罗列了整整六条自己的担忧和不敢:

1、害怕拒绝

2、害怕自己的要求不合理

3、害怕引起冲突

4、想维护好形象

5、委婉表达,期望对方能明白

6、害怕对方觉得自己不懂事

我说,你本来就不用对所有人懂事。

她感动流泪,并且表示被治愈了。

0-6岁,是孩子描绘幸福人生底色的更重要的六年,同时也是构建以后抵御人生风浪的重要的支撑力量来源。

小时候孩子更重要的任务是玩的体验和健康成长,而今却要如此全身心去关注父母的衣食住行,甚至满足父母情绪需求,被迫压抑了属于自己的童年,那么孩子们的情绪和痛苦又有谁来看见,谁来安抚?

父母自然是父母,孩子本该是孩子。

我们必须给孩子年龄应有的情感需要,快乐和依赖。

—— 今日作者 ——

Kaforniay

-配图- 来源于网络

-编辑- 林嘉茵

“对此,你怎么看?”

在现代社会中,亲子关系疏远成为了一个普遍的现象。许多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不再像以前那样亲密,甚至有些家庭存在着完全的疏远。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会给家庭带来困扰,还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那么,亲子关系疏远的原因是什么呢?

亲子关系疏远的原因

一、忙碌的工作和生活

现代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父母们为了生活和工作,往往忽略了和孩子沟通的时间。他们会在家中加班,或者在外面加班,忙碌的时间使得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而且,即使有时间和孩子交流,父母也常常会因为工作或者家庭琐事的压力而情绪不稳定,对孩子的态度也会有所影响。

二、沟通缺乏有效性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是亲子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是,现实中,很多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而忽略了孩子的想法,这样会导致孩子的反感和疏远。同时,父母也往往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无法和孩子进行深入的交流,这也会影响亲子关系的密切程度。

三、价值观的不一致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价值观不一致也是导致亲子关系疏远的原因之一。在家庭中,父母和孩子可能会有不同的观念和价值观,这会导致他们之间的分歧和矛盾。有些父母会强行向孩子灌输自己的价值观,而忽略了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这会让孩子感到不被尊重,从而导致亲子关系疏远。

四、经济状况的不稳定

家庭的经济状况也是导致亲子关系疏远的原因之一。在经济状况不稳定的家庭中,父母因为经济压力而忽略了对孩子的关注和照顾。这也会导致孩子感到被忽略和疏远。

五、家庭暴力和亲密关系的缺失

家庭暴力和亲密关系的缺失也会导致亲子关系的疏远。在家庭暴力的环境中,孩子会因为害怕和恐惧而和父母疏远。同时,在家庭中缺少亲密关系的家庭中,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也会逐渐疏远。

综上所述,亲子关系疏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交流、沟通和价值观的不一致,以及家庭暴力和亲密关系的缺失等都会导致亲子关系的疏远。对于父母来说,要做到关注孩子,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同时也要注意和孩子的沟通方式。对于孩子来说,要尊重父母,理解和包容他们的不足,同时也要学会和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注心理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离婚后孩子与母的亲子关系是需要仔细经营的,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多离婚家庭的孩子们更选择了远离母。孩子不再热情,不再爱抱抱,不再和你聊天,你就会感到失望。这种疏远会让母感到无助和失望,因为他们往往从未想过这一天会来临。可以努力尝试重建亲子关系,建立联系和重建信任,这样孩子的心灵和母的心灵都能得到修复。

离婚后孩子越来越疏远怎么办?

1、 接受交流的方式和需要

很多离婚家庭中,孩子可能会因为他们的母在某方面表现不够而感到疏离。为此,母需要接受儿沟通的方式和需求。对于孩子而言,有时候情感交流不一定要通过口头表述,有时候通过画画、写作或其他我们母没有想到的方式来说话可能会更加有效。母需要耐心地聆听,了解孩子的心声,领会孩子的想法和需求。

2、 创建机会

母需要创造自己的空间与孩子。这不仅要求你必须从孩子的角度来考虑,以满足他们的需求,而且还要建立适合孩子兴趣的沟通方式。母可以通过选择参加孩子的课程、兴趣小组和共同计划活动等方式,从而为孩子带来更多与母相互之间的交流机会。

3、 保持亲密

尽管做母不是简单的事情, 但你仍然需要保持相对的亲密感。无论现在的状况如何, 让孩子知道他们仍然是你心中更重要的人之一, 这对于重建亲子关系至关重要。通过恰当的、真诚的、及时的表达爱和关心,你可以让孩子感觉到他们仍然是你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

4、 注意身体语言

母需要关注表情、身体姿势和声音等。即使你不是一个感性的人,你仍然可以表现出你的爱和关怀。母的微笑、拥抱和安抚都可以使孩子感到更亲近。在与孩子交流时,我们需要集中注意力,表现出有关孩子的话题的兴趣,同时务必注意身体语言的话题。

离婚后孩子越来越疏远了

如果孩子对你越来越疏远,那么可能是因为家庭经历了很多变化,导致了他们对家庭关系的悲伤和不安。如果你发现孩子已经疏远了,你应该采取一些措,以重建与孩子的联系。

1、 显示慈爱

孩子需要感受到母的暖和爱。不断问孩子是否开心、需要什么,以及有什么新的兴趣和计划等可以让孩子感到与你相对接近。你应该显示出对他们的关注,让孩子知道你会帮助他们克服家庭分歧的难题。

2、 开始交流

3、 了解孩子的兴趣

如果你不知道孩子感兴趣的东西,那么建立联系就会变得越来越难。因此,建议与孩子一起做一些有趣的活动,比如一起去看一场电影,做一道新的美味菜肴,或者参加孩子喜欢的社区活动等。

4、 尊重和重视孩子的意见

母需要展现尊重和挖掘孩子能有的能力。不妨让孩子自己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甚至是一些不同于你自己的想法。你要尊重治疗的过程和孩子的感受。这将有助于缩小你们之间的距离。

离婚后孩子和我疏远了

1、 建立信任

无论孩子是否是你疏远,建立信任是关键之一。通过对孩子的理解和关心,这可以在你们之间再次搭建一个桥,带你走向和他们之间永恒的喜悦之。

2、 关注孩子精神健

让孩子知道他们的情绪和身体状况是很重要的,并且这是建立联系的关键起点之一。 母可以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其它毁坏行为问题,以确保不会因自己的情绪问题而忽略孩子的健。

3、 维护稳定

让孩子觉得自己被照顾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母需要确保他们的家庭生活稳定,让孩子感到自己是在一个可爱、相对适的家庭环境里成长起来的。

离婚后孩子疏远妈妈

从感情上的失落到日常周期性失落的疏远,孩子对于与母分离的感情以及后续亲子关系的处理都是非常的痛苦。 对于妈妈而言,在拉近与孩子之间由薄到厚的联系的同时,也需要深入挖掘与孩子之间的爱、亲情,以克服与孩子分离的感觉,营造更加慷慨的心情。

1、 建立亲密的联系

在亲密的关系中丰富孩子对你的爱和亲近感。尝试克服孩子的疏远,通过一些小的举动和关怀实现与孩子的紧密联系。用微笑和抚摸表示你对他们的喜欢和关心。

2、 增加互动

增加与孩子的交互可以帮助你们之间建立更强的关系。您可以参加孩子参加的课程和其他活动,还可以一起看看电影或阅读书等,以赢得家庭亲情的角度和孩子对早期共度时光的重。

3、 真诚表达

通过真诚的表达您的爱和关心来建立孩子对您的信任。您可以在关键时刻向孩子表达出对他们的感受,让他们很好地处理难过和孤单的感觉。

4、 确保稳定

你的家庭环境必须相对稳定,才能保证孩子能够逐渐缓解他们的情感疏远。在扩大与孩子的联系的同时,您还需要注意个人生活和家庭环境的平稳度,以构建和谐家庭氛围和良好的亲子关系。

离婚是一个困难的过程,特别是对于孩子们来说。不的是,一些孩子根据他们的情况,可能会开始经历情感疏离。解决办法是,母需要了解孩子的情感状况,建立沟通通道,找到合适的和孩子建立界限和增加互动方式,以建立更好的亲子关系。一旦你获得了孩子的信任和关怀,你可以在亲子关系中充满爱和福。

春日无尾

如果母之间存在矛盾,就更容易使孩子成为牵连,变成了代沟的受害者,随之产生的心理隔阂也会加重他们之间的疏远。 此外,离婚后,孩子可能会被母用来争夺抚养权。离婚后孩子对我很冷淡怎么办 离异家庭的孩子在母离婚后是非常没有安全感的,离婚给的钱怎么写收据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很容易对母不再信任,产生排斥感。

孩子疏远你的原因:一是你平时不与孩子亲近,二是另一方教导孩子不亲近你。如果是你平时与孩子不亲近,想重新建立好的关系比较难的,需要你多点关心关爱孩子。

昭颖

离婚本来对孩子伤害就挺大的,事后又让住姑姑家,孩子得多伤心,心里承受了多大的心里压力。我想知道为啥会疏远,是因为你没有要到孩子的儿子抚养权,并且忙于工作或是什么原因,没有经常去看她,小孩子的脑子是很小的,装了别的东西就会忘了你。

Dr。X

不少母选择离婚之后,孩子会产生一些不良的爸爸心理情绪,同时家长也没有及时意识到孩子的感受,久而久之就出现孩子和妈妈疏远的情况了。针对这种情况,作为家长。离婚后孩子越来越疏远 耐心沟通:亲对孩子的误解和疏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离婚后的子关系感到迷茫和无奈,很可能需要有一个认真的前夫对话来消除误会,家暴离婚带孩子怎么办协商好关系。这样一来。

安森垚

只要你们不经常见面,它的关系就会和你疏远,这你怪不着孩子。还有一个可能就是,孩子有个强势的奶奶。

案例

微信公众提问:我们家孩子今年读初二了,在学校里老师都反映他活泼、性格好,跟同学们关系都不错。但更近我就发现儿子在家里越来越不爱说话,我对他期望很高,各方面管理非常严,事无巨细,很多时候就是希望他能听我的。但是我工作也很忙,出差时就只能让保姆照顾他的生活。孩子现在跟我们父母的关系越来越疏远,见到我们都没有什么话想说,而且经常为小事发生冲突。这不前几天,我嫌他作业写得慢说了他两句,他就跟我横上了,我都不知道怎么办了?

专家观点

北京第二中学分校心理教师魏兴:进入青春期后,生理变化给孩子带来了激烈的心理震荡,原有稳定和谐的心理结构被打破,孩子渐渐对自己不满,发现已不是原先的“我”了,儿童时代的“我”变成了一个全新陌生的“我”。进一步发现不但身体不是“我的”,就连个性原来也是父母、老师和别人造就的,他们便想与原来的“我”决裂,要求摆脱束缚,完全独立,从原先的一切依赖中挣脱出来,获得真正的自我。这位孩子的行为就已鲜明表现出独立意识增强后,想摆脱父母的约束,希望过成人的生活等情形。他希望尽快摆脱父母的约束,但年龄使这个想法不可能立即实现。内心的反抗与撕裂后的憧憬交织在一起,他需要通过一个方式进行宣泄,而他的妈妈也就自然成为了攻击对象。

这位妈妈对孩子的管理极为严格且事无巨细,这反映出孩子在父母眼中还是小孩子。当父母一直使用管小孩子的方法去限制孩子的自由,更终因过度干预又没及时沟通,导致冲突事件的不断爆发。其实,孩子在成长,家长更要成长,家长不仅要看到孩子的生理变化,更要懂得孩子心理上的需求,要根据孩子各年龄阶段的特点去引导和教育。切记:过度约束孩子只能让青春期孩子表面上服从,而内心里却更加叛逆。

魏兴老师还表示,这个孩子的性格属于典型外向不稳定,面对事情时缺乏冷静的心态和有效的解决方式。在认知因素方面,他存在着对家庭教养模式和父母行为的错误理解与评价。这都加重了问题的严重性。同时,孩子和妈妈都希望对方按照自己的期望而改变,强调对方的不是,而很少考虑对方感受及这种期望本身的合理性。父母工作忙、无暇觉察孩子盼望沟通的信,再加上父母缺乏情绪管理技巧,使孩子与父母的关系逐渐疏远。由此,双方陷入一种从内心到行为的多面对抗。因此家长们一定要记住,面对青春期的孩子,“疏”的作用要远远大于“堵”,而经常进行沟通,就是相互走进内心、换位思考的有效途径。

文/本报记者 武文娟

以上关于“亲子关系疏远的前兆是什么”的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亲子鉴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安康生物。

关键词:亲子关系疏远的前兆是什么(认清前兆,修复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心理辅导篇1

二、亲子关系与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亲子关系心理辅导篇2

亲子关系生辅导员师生关系童年是孩子塑造人格,健全身心的黄金时期。父母是孩子的位老师,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影响着孩子的心灵成长与个人发展,良好的家庭教育将让孩子受益一生。则是学生由未成年人过渡到成年人,由被动学习转向自主学习的关键阶段,辅导员是生进入这个人生新阶段后的位老师,同时也是与学生关系更为密切的对象之一,对学生生涯的指导和职业发展上的影响是直接而深远的。

除了作用上的相似性,家长对孩子所承担的责任,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也存在相似性,他们都肩负着既要管理又要教育的双重任务。本文将从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来分析独立学院辅导员应如何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影响

人的一生有4个重要的关系:自己与自己的关系;自己与更值得珍惜的人的关系,即亲密关系;自己与社会的关系,譬如友谊与事业;自己与世界的关系。一个人若想拥有和谐的人生,那么这4个关系都需要做到和谐。但是,亲密关系是关。

亲子关系,是一个人更初建立的亲密关系,是人格形成的基石,和谐的亲子关系对与一个人的心灵成长,乃至生命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父母若能与孩子建立一个和谐的关系,帮助孩子通过做自己,从而自由而安全地得到更大程度的成长,将为孩子建立一个和谐的内心,也有利于他与外在世界建立和谐的关系,如果亲子关系充满冲突,那么孩子的内心和外部世界也会存在冲突。

众所周知,国内的家庭在亲子关系中更容易走进的误区就是溺爱。溺爱表面上是对孩子的重视与关爱,实际上是对孩子真实感受的视而不见,也剥夺了孩子实现自我的权利。没有为自己的人生做过决定的人,不会懂得什么是责任,也不会勇于追求,这种培育显然是失败的。

另一个容易步入的误区就是管教上“动用权力”。国内有句俗话叫做“不打不成才”,这充分显示出国内上一辈家长在子女管制教面的权力意识。他们认为,在家里父母作为成年人,他们就是权威,他们说的话,制定的规则,子女必须听从遵守,甚至通过暴力来树立威信。然而,在和谐亲子关系的建立中,家长只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建议和命令孩子的行为和选择,或者直接包办孩子应该自己处理的事务,放任孩子应该自己承担的责任,这样的孩子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关系模式,不利于今后平等地建立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

二、独立学院辅导员师生关系的特点

初入的新生对于什么是,学什么,怎么学等基本问题缺乏理性的认识,即便通过影视文学作品或者其他渠道有所听闻,也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感性认识上,他们就如同新生的婴儿,对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新的角色有着十足的好奇,在这个探索与适应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认识与观念,将影响学生对整个阶段的选择,而阶段的行为养成又将对其毕业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高校辅导员所扮演的角色就如同一个孩子的家长,要通过对学生各个阶段的教育和管理,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观念和全面的发展,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独立学院是21世纪出现的新的高等教育主体,作为处于探索阶段的独立学院,学生培养质量的好坏,学校的声誉和社会评价,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如何稳定办学、做好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管理与服务,取得办学成果是校方更为重视的环节,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也以此为依照。所以,独立学院辅导员与学生的存在着教育、管理、服务三重关系,这三者的比重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的比例,否则师生关系就会出现失衡与异化,对于双方都是不利的。

三、独立学院辅导员师生关系建立的建议

正如亲子关系中家长更需要避免出现的问题就是包办孩子应该自己处理的事务,放任孩子应该自己承担的责任,以粗暴的方式控制孩子的自由,那么对于生而言,不论他本身的意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如何,他首先需要的是靠自己去感知,如果被动地被剥夺了这样一个过程,他不会认为是自己在上,也不会去探究自己上的意义和目的,那么辅导员、教师与学生的师生关系就成为了单方面的教导与教授,而不是双方互动的教学关系。因此,在师生关系的建立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从学生初进校起,辅导员就应树立学生独立解决的问题的意识,避免保姆式的服务,否则学生就如同被溺爱的孩子,丧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基本的责任感。

第二,要通过摔打教育与信任教育,教导学生主动地参与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非因为害怕学生无法胜任自主学习与自我管理,始终采用帮带的方式扶着学生走过四年,这对于处于阶段的学生而言,其危害等同于在童年阶段被父母娇惯的孩子,面对毕业后更多的困难和危机,他们将无所适从。

第四,作为学校的决策者与管理者,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学校制度,明确岗位分工,强化辅导员作为教师的教育职能,减少不必要的后勤服务工作,为辅导员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供更多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武志红。为何家会伤人。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亲子关系心理辅导篇3

[关键词]亲职教育 亲职辅导 社会工作 未来发展

目前针对父母担任亲职角色的教育正日渐受到关注,而亲职辅导把此关注落实到具体的操作面。虽然国内已有不少机构在尝试家庭领域的亲职辅导,但专注水准还是参差不一。本文针对参与人数、参与形式的不同,从个别辅导、亲职小组与亲职团体三个面论述亲职辅导的专注技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个别辅导

“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因此,有效的亲职辅导应该既面向全体,又面向个人,以突出其针对性。亲职辅导主要是对父母亲提供关于如何为人父母的教育与帮助,因而涉及的是每一个家庭自身内部的情况。由于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孩子们的问题也各异,同时,考虑家长自身的个性特点等综合因素,一些专门化的个别辅导非常必要。

一般来说,亲职问题较复杂或子女有较严重行为、心理偏差的家庭,需要较多的时间来探讨家庭内部的结构、互动形式与问题成因等,而家长与孩子对问题的认识及其行为的改变,也不是一蹴而就,个别辅导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较适合的方法。还有的案例涉及到家庭的秘密或隐私,不希望被家庭外的人知道,家长也会要求个别辅导。

此外,有的问题还涉及家庭自身的内幕。国内社会有其自身的传统,强调“家丑不可外扬”。因此,一些家庭出现亲子关系问题与孩子行为问题时,往往不愿意外人知道,若来求助,家长们更希望得到个别辅导。

所以,个别辅导在国内家长教育工作中有其独特的价值。尤其在当代这个日益竞争的社会,孩子与家长都承受较大压力,而城孩子生活空间与学习环境与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孩子出现身心问题的比例正呈上升的趋势。家长一方面

非常关注自己的孩子,另一方面却缺乏科学的方法、技巧,因而存在较多的个别辅导需求。

可以说,个别辅导是亲职辅导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作为家庭社会工作的个别辅导,其实是个案社会工作在亲职辅导方面的具体运用,它遵循个案工作的个别化、接纳、承认、同情关怀、非评判、案主自决、保密性七原则,运用个案工作特有的面对面会谈、家庭访视、个案记录等方法,对家长进行帮助。其典型特征是一对一,即以一个家长或一个家庭的家长为对象,由家庭社会工作者运用个案工作的方法与家长一起解决问题,针对家长与家庭的自身情况提供的个别化服务。

二、家长自助小组

家长自助小组在国外是一种较普遍的亲职教育团体,它可由学校、幼儿园、发动,比如一些公立学校设立的家长会,儿童组织的患儿家长自助小组等。也可由社会工作机构或相似性质的社团组织成立,比如家庭服务中心的家长自助小组。这些自助小组是一种较好的亲职辅导形式,它体现了自愿、互助与自我成长的精神,对参与的家长具有很好的效用。

阿尔弗里•卡茨和尤金•本德(Alfreel Katz&Eugene Bender)对自助小组提出了综合的定义:自助小组是自愿形成的,小组形成是为了互相帮助和完成特定的目标。小组通常由同伴组成,他们结合在一起是为了互相帮助以满足共同的需求、克服通常的障碍或生活迷失问题和产生希望。这些小组的发起者和成员感觉到,借助或通过现有的制度无法或不可能实现他们的愿望。自助小组强调面对面的互动和作为组员的个人责任的承诺。他们常常提供物质和情绪上的支持。他们常常是“原因”取向的。并且传播理想或价值,藉此,成员们可能获得对个人人格同一性的深刻意识。

可见,与一般的小组不同,自助小组具有自觉、自愿的性质,是小组成员的互相学习、互相扶持。这样形式的小组无疑可以给家长更多的赋权,使他们倾向于感到自身权力与效能的增加。因为,每一个家长在自助小组中都是参与的主体,都有其贡献。因此,家长们所获得的帮助来自于他们自身,而非外部的教育权威或专注社会工作者。其实,人们接受来自外部的帮助时,较易形成依赖心理,从而放弃自我的努力。而在自助小组中,家长们得到授权,这有助于家长产生改变的动机,提高个人成长能力、助人能力,较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在家长自助小组中,家庭社会工作者可以扮演两种不同的角色。一种是经济人的角色,即社会工作者的职责是把有需要的家长与适宜的自助小组联系起来,让需求与资源结合,既可满足家长的需求,又可以完善资源的组合。另一种是引导者的角色,既社会工作者作为参与者进入小组,在小组中运用自身的专注特点,引导小组顺利地发展,帮助组员通过互助而获得心理奖赏,感到愉悦与有价值,同时也解决自身的问题。

依据家长自身的特点,社会工作者在组建家长自助小组时,可以采用分类辅导的形式。这种分类辅导是一种新型的亲职辅导方式,一般的亲职辅导通常是针对所有家长可能遇到的共性问题,而分类辅导则是为了解决部分家长所面对的特有类型的问题,其优点在于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比如针对离异家庭、受虐家庭或亲子沟通有障碍的家庭,社会工作者开展相应的专门小组。在这样的小组中,参加的家长都面对某一特定问题,彼此能感同身受,又能各自的经验心得,每一个人既是“受助者”,也是“助人者”,从而扩展辅导的效果。

在组建分类辅导小组时,社会工作者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同质性原则。即小组成员一般具有相同问题以利于小组成员在讨论中产生同感,从而增强小组的凝聚力。

2、目的性原则。即家长对该小组辅导的目的很清楚。

3、自愿性原则。即参不参加、以及内心世界与组员与否皆为志愿。

4、保密原则。即参加小组活动的任何家长与社会工作者必须对组员的隐私给予保密。

5、民主性与引导性相结合的原则。民主性原则要求在操作技巧上培训者淡化“领导”角色,减少价值判断,尊重每一位家长,并参与团体的活动和讨论,创造真诚、尊重、温暖、信任的气氛,在谈话中采取不批评、不指责、不干涉的方式鼓励家长开放自我,坦诚地和其它家长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引导性原则要求家庭社会工作者适时提出问题,激发家长思考,关注团体内的交流与各种反应,注意对家长适时的启发、引导。

在引导时,家庭社会工作者要特别注意的是:不是教训家长而是开导家长;不是替家长决策而是帮家长决策;不是强化家长对辅导者的依赖而是增进家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长自助小组作为小组工作方法之一,有其特殊的对象,社会工作者可以在方式、方法上运用小组讨论、情景体验、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并鼓励家长“活学活用”,以丰富辅导的手段,增加辅导效果。

三、亲子互动团体

良好的亲子互动对于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给子女提供安全感、归属感与情绪、心理的支持,还可以及时、有效的传递对子女有用的信息,帮助子女顺利适应社会。反之,不当的亲子互动则会破坏亲子关系,在子女的身心发展上产生负面影响,带来一系列的行为心理问题。比如儿童分离焦虑、青少年离家出走等,往往都源于不当的亲子互动。

当前亲子互动中存在的问题有如下几个特点。

1、互动角色呈现中心―边缘的格局。在父母与子女互动的过程中,父母处于中心、主导、控制地位,子女处于边缘、被动、依赖地位,形成不对等的两极。通常“中心”居高临下,以自己的方式主观地审视“边缘”的境况,强制性地输出“中心”的指令,根本不用顾虑“边缘”的现实状况,使“边缘”沦为客体,只能被动、消极地接受中心的意志。

2、互动内容狭窄化。许多国内的家长在亲子互动中,重视子女的智力发展,而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由于国内现行的高考制度,要考上好的,仍然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所以,许多的家庭都以学习成绩为更高指标。尤其面临中考、高考的阶段,学校是大考、小考不断。家长孩子谈话的内容也无非是成绩与分数,此外的话题都要靠边站。所以,彼此的沟通内容单一而狭窄,不能满足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多元需要,造成青少年心理压抑和痛苦的情感体验。

3、互动方式上重“言传”,轻“身教”;重惩罚,轻奖励。父母是青少年心目中更初的偶像,是他们的任启蒙老师,父母的思想、性格、兴趣,甚至生活习惯,都会对成长中的青少年产生重要影响。马卡连柯曾说过: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在向儿童谈话,或教育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是进行教育,你们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家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向别人说话,怎样讨论别人,怎样欢乐和发愁,怎样对待敌人和朋友,怎样笑,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儿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父母亲来说,应清醒地意识到自身角色的示范性。在“言教”的同时,更多地以身作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子女树立榜样。遗憾的是,现在有很多父母只是重“言传”,轻“身教”。

4、互动频率较低。在青少年社会化的过程中,社会规范的学习、基本生活技能的掌握、远大生活目标的树立,这一切都需要父母的亲情鼓励与支持。由于当今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日趋激烈,许多父母因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来搭理孩子,亲子互动频率较低,不能适应青少年成长阶段的特殊需要,也易致使亲子之间产生隔阂、陌生感。

针对这些亲子互动出现问题的家庭,亲子互动团体是一种有效的干预。因为这些家庭的问题常常不是短期形成的,家庭内部往往会缺乏足够的资源去改变现在的僵局。家庭社会工作者介入期间,带领家长孩子参加专门设计的团体,能较好地弥补家庭内部资源的不足,同时通过示范、团体的互动与亲身的实践,有效地帮助每一个参与的家庭,使亲子关系与互动获得良性的改善。

相对于自助小组来说,亲子互动团体的成员人数往往会更多些,而活动的形式也相应更少私密性,更多的体验性。这种亲子互动团体也可以分为两大类。

类以预防性、发展性为主,参与这种团体的家庭亲子冲突不大,所设计的内容可以是一些体验性的活动,人数多些也没有关系。比如,组织家长参与“亲子踏青、情意浓浓”活动,以及父母和孩子共同参加的“趣味运动会”等。此类活动的举行不但增进了亲子关系,也丰富并愉悦了闲暇生活。在家庭关系日益疏松的今天,其积极作用尤为明显。

第二类以治疗性、康复性为主,参与这种团体的家庭亲子互动不良,子女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此类的团体设计主题更有针对性,其形式也较为正式,人数不宜过多,以免影响互动效果。家庭社会工作者需要注意建立安全而坦诚的情境,在家庭中注入需要的治疗性元素,如:关爱、接纳、倾听、同理、尊重、理解、子女身心发展的相应知识、沟通技巧等。

参考文献:

[2]马德峰。亲子互动的现状及问题[J]。社会,2003,(7):45-46、

[3]查尔斯•H•扎斯特罗等著,晏凤鸣译。社会工作实务应用与提高[M]。北京:国内人民出版社,2005.166、

[4]张莉萍。亲子关系促进工作坊家庭社会工作的示范[J]。华东理工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亲子关系心理辅导篇4

〔关键词〕青少年;厌学;心理辅导;微生态系统

〔中图分类〕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1671-2684(2012)24-0007-04

学生厌学正逐渐成为世界教育尤其义务教育阶段的共同难题。国内外的心理学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均在坚持不懈地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与方法。从影响厌学学生心理成长的微生态系统环境的改善入手,探讨心理辅导的具体操作,这是一种尝试与创新。

一、微生态系统视野下的厌学学生心理辅导操作技术

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多种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个体生活的周围环境虽不会更终决定一个人的发展,但对于生活在其中的每个人来说,既可能成为资源,也可能成为冲突和压力的来源。

微生态系统视野下的心理辅导是旨在通过家庭成员、教师以及同伴和儿童自身的共同努力,形成具有良好情感氛围的积极互动模式,能够促进儿童心理安全、身心自由健康发展的和谐组织系统,从而消除儿童心理与行为问题发生的环境因素,减少儿童心理与行为问题发生的可能性,使儿童健康快乐地学习和发展的一种心理辅导模式。笔者结合厌学学生的实际,认为辅导操作技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辅导教师,创建和谐师生关系和亲师关系

一名优秀的教师总是会主动建立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以促进家校沟通与合作,共同助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在我们当前的教育实践中,尽管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校通”网络被许多学校作为家校沟通的平台,但有许多学校的这个机制仍处于形式状态,并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成为了主要的话题。这样,势必使那些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家长因碍于面子,主动放弃与老师交流和沟通的机会。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教师首先应学会公正全面地评价学生,这对于有厌学情绪的学生显得尤为重要,他们也许学习成绩不突出,但一定有值得肯定和赞扬的闪光点。其次,教师应利用家校沟通平台,主动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既关注学生在校学习情况,也关注其身心状况与品行发展;既有家校之间关于青少年情况的交流,也有亲师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良好的亲师关系。

(二)辅导家长,建立良好亲子关系和亲师关系

青少年儿童讨厌学习,产生厌学行为,这与其父母的教养方式有着密切关系。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厌学儿童基本都是在专制型、忽视型或者放任型家庭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可以决定儿童主要的个性品质,家庭教育不良是造成儿童品行缺陷的重要原因。我国心理学者从“溺爱、忽视、专制、民主、惩罚、成就要求、教育”七个维度调查440名母亲的教育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母亲的基本教育方式在“成就要求”和“溺爱”两个维度得分较高,在“民主”和“忽视”两个维度得分较低,说明家长希望孩子成才的要求已达较高程度;过分关心孩子,迁就依从孩子过分要求的溺爱倾向较为突出。儿童年龄对母亲的教育方式有一定影响,母亲对儿童的惩罚与成就要求随儿童年龄增长有增加的趋势。所以,要促进良好亲子关系的形成就必须纠正家长的教育价值观,指导家长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期望,转变自身的不良教养方式。不管工作多忙,父母都应该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倾听他们的内心,加强情感交流。权威型养育方式虽然被认为是更费时费力的方式,但是也是更有效的养育方式。

(三)辅导同伴,形成团结友爱的同伴关系

(四)辅导学生本人,进行矫正转化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对厌学学生的辅导更终还得落实到当事人身上,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1、辅导心理,纠正不良行为,培养良好习惯

2、 补习功课,教会学习方法,缩小学习差距

在学校情境中,厌学群体中大多是学习跟不上的孩子,厌学程度深的也一般是学习跟不上的孩子。因为学习跟不上,学习成绩不好,求知的需要得不到满足,长此以往,就会失去对学习的内在动力,厌学心理必然会产生。所以说厌学心理不是天生的,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是可以矫正的。其中,补习落下的功课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在某些情况下,提高学习动机更适宜的方式,是把学习辅导的重点放在认知而非动机方面,依靠优良的学业成就来增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这时教师和家长应给予厌学学生足够的耐心和时间,循序渐进地进行。因为学科知识体系是逐推进的,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我们才能够举一反三,掌握更多的知识。当然,对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指导也是不容忽视的。其中包括学习计划与步骤的制定、做课堂笔记的方法、知识记忆的方法、辞典与参考书籍的利用方式、复习预习的方法、考试和答题的对策等。根据笔者与合作者的长期调研发现,大多数厌学学生都没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因此,只有让他们真正学会了学习,学习成绩才会稳步提升。与其他同学的学习差距缩小了,厌学学生看到了自己努力的成果,有了学习的内在动力,厌学情绪才会逐步缓解。

3、训练自信,改善自我认知,提高学习动能

学校心理学家德夏姆(Decharms,R。)认为学习的主体性在于自我,自我的行为和自我所选择的目标是决定自我发展方向的重要原因。所以我们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心理特征,对自己的能力、智力、性格特长有所认知。厌学学生对学业和学校生活产生的反感、厌倦甚至背叛、逃离,是他们在学校里多次遭受失败体验后,为了自尊心免遭进一步威胁的具体表现。信心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志向、经验和日积月累的成功哺育而成的。困难和挫折固然可以激励人的意志,但对于成长中的儿童少年来说,成功更能激发其向上的愿望。所以对于厌学心理的矫正,必须训练自信,以改善自我认知,提高学习动能。对于厌学学生自信心的训练,首先可以运用埃里斯(Ellis)的理性情绪疗法帮助其发现并纠正自己的不合理信念,然后再进行成就动机训练、归因训练,引导学生在教师、家长、同伴等共同营造的和谐微生态环境中,不断肯定自己的进步,使自己的学习动机维持在合理恰当的水平上。

二、微生态系统视野下心理辅导的优势分析

(一)能发挥心理辅导者熟悉微系统环境的优势

(二)能发挥多种心理辅导理论和技术的优势

(三)能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沟通与合作

微生态系统视野下的心理辅导以系统论和生态系统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注重以整体和系统的观点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将个体与其周围的环境看作是一个整体,强调对个体心理问题的解决必须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进行。关注辅导系统中的关系,从多个角度和方位来讨论系统中各种变化的可能性,而不仅仅集中在某个具体的问题上。既将系统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导背景,也将其作为辅导的对象。学校心理辅导者让对儿童有重要影响的父母和教师都参与到辅导过程中,构成一个辅导的系统,共同为辅导过程提供各种信息,从而有助于儿童问题的解决。辅导不是一种孤立的形式,合作不仅局限于辅导者与学生之间,还涉及辅导者与父母、辅导者与教师、父母与教师之间,并力图在所有参与者之间建立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父母、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从这种辅导模式中受益。

家校合作是当今教育界的一个趋势,本文提出的辅导模式符合这一趋势,能推动父母参与子女的教育活动,有利于改善家校合作。通过交流与沟通,会让家长使用积极的养育方式,会花更多时间与子女相处,从而有利于亲子关系的改善。教师也能从父母参与对儿童的辅导活动中获益,能更有效地促进教学。

注: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会心教学研究”——和谐微生态系统视野下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课题编:[滚]C/2009/01/08)的阶段研究成果。

注释:

[1]沈永江。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与会心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3)。

[3]吴庆麟。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M]。上海:华东师范出版社,2003,303、

亲子关系心理辅导篇5

关键词:高职教育;亲和力;辅导员

一、加强自身素质修养提高亲和力

亲和力的形成取决于辅导员对学生的基本态度。作为辅导员,更基本的一点就是要有发自内心的职业道德义务和强烈的责任感,努力达到师德水准高境界,要坚定不移地、满腔热情地对待教育,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接受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同时还要注重用一些人性化的理念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增强亲和力。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中,能把更新观点、先进思想渗透给学生,使学生对辅导员所具备的品德、智力以及对事业的忠诚与认真负责等品质“折服”,而不是对拥有的某种权利“傲服”,树立自己良好的威信。做到以德服人、以理服人、和蔼可亲,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用所产生的个人影响力来提高教育工作的质量。所以,作为辅导员,要不断地学习,加强自身素质修养,努力地提升自己的亲和力。只有这样,你才能使自己成为学生信赖、敬佩、爱戴的良师益友。

二、关爱加深亲和力

关爱学生是辅导员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前提。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这说明了爱是相互的,你去真心关爱学生,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了学生,学生就会从情感上给以回报。这种回报是高尚的、真心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思想情况及成长发展等诸多方面的关心和帮助,都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当学生体会到这种关爱时,就会大大缩短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感,就会乐意向老师坦露自己的心扉。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辅导员老师对学生的关爱,能唤起并坚定学生对生活、对人生更乐观、更积极的态度和信心,有利于学生健康的心理和情感的培养。班级中的后进学生和困难学生,更希望得到老师无私的关爱和帮助。辅导员要善于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爱心去开启他们的心灵。只有这样,才能坚定他们对学习和前途的信心。辅导员要深入到学生当中,了解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做到爱在细微中,更要善于宽容和鼓励学生,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使学生不仅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爱,更深深理解老师对自己的帮助是多么有意义。有了关爱,无形中加深了辅导员的亲和力。

三、语言沟通艺术充满亲和力

托尔斯泰曾说:“在人的大脑里好像有成千上万个,也许还是成万个键子,一个正在讲话的人,就好像是在用无形的手指在大脑这个键盘上弹奏一样,而讲话人所奏出来的那支交响乐,也就在知音者头脑里回响起来。”托尔斯泰道出了语言沟通艺术的重要。语言是一门艺术,是辅导员亲和力的重要标志,对开启学生心灵,对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试想,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时,辅导员的语言毫无章法,干瘪无趣,缺乏情感,学生必然会提不起兴趣来听,甚至觉得唠叨多事。语言交谈要有它独有的风韵格调,语调应力求抑扬顿挫,节奏应讲究舒缓有致,态度应做到亲切自然,情感应力争真诚饱满。只有这样,才是充满魅力的交流沟通,它会像一块磁石,深深地把学生吸引住,并无形中对学生起到了作用,使学生豁然开朗。平时用几句幽默的话就引得学生开怀大笑,交谈的双方不再拘束,紧张的气氛变得平和。试想一个咄咄逼人,沾沾自喜,盛气凌人,洋洋得意的辅导员又怎会有很好的亲和力呢?又如何能拉近师生的距离?语言也是一种载体,是情感交流的载体,通过语言交流可以传递情感,交流感情。语言交谈艺术是情感传递的桥梁,是散发亲和力的重要表现方式。

四、微笑体现亲和力

无论是在私人场合还是在职业场合,微笑都是人际关系的一个结合点,它标志着兴趣,传达了关怀和关心。辅导员看到自己的学生和师生发生矛盾时,工作就难以顺利进行,这时如果能运用微笑策略,就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它可以缓和矛盾,改善师生关系,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特别是在找学生“兴师问罪”之时,如果此时你满脸怒色、杀气腾腾,学生立刻就会提高戒心、顾虑重重,加重敌对情绪,使双方剑拔弩张,一触即发。其结果往往使矛盾激化,师生关系紧张,收不到教学的效果。但此时教师若能克制自己,努力在脸上呈现出一缕和善友好的微笑,就会使学生戒心冰释,顾虑解除,减轻敌意进而被感化。由于这时候辅导员面部的微笑对自己愤怒的心态产生了抑制和改变作用,因而就能使处于盛怒的大脑冷静下来,恢复理智,从而避免由于感情冲动而导致出现过激的言行,更终变唇枪舌剑为和风细雨,化干戈为玉帛,使矛盾得以顺利解决,为顺利解决问题创造了条件。

由于国内的教育传统强调“师道尊严”,因此许多辅导员多喜欢板着面孔,不苟言笑,以显示自己的权威和尊严。事实上,过于严肃的辅导员即便得到学生的尊重,也是一种“敬畏”,而非“敬爱”,完全失去了亲和力。辅导员应当依赖自己的学识,精妙的语言艺术赢得学生的敬佩和信赖,应当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面容来缩短师生距离,融洽师生感情。因为你面对的是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无时无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沟通。所以,老师的“微笑效应”是“愉快谈话”的基础,是体现亲和力的更好表现。本人在平时与学生接触中,就注意运用好微笑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启迪学生的睿智。当学生取得成功时,用微笑给他以鞭策和鼓励;当学生学习暂时遇到困难时,要用微笑激起他克服困难;当学生有时犯了错误,也用微笑给学生以理解和期待。把微笑带进宿舍、把微笑带进教、把微笑带进校园,把微笑贯穿学生工作的始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平等提升亲和力

辅导员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调节,通过这种调节,可以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将辅导员工作做得更好。辅导员工作的首要目的,是要让大家都明白正确的道理,妥善解决好学生的思想问题。辅导员工作的过程,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的过程,是梳理人际关系的过程,这中间就存在一个相互理解的问题。因此,在工作中,辅导员应采取平等的态度,从而形成良好的亲和力,这可以艺术性地提高辅导员工作的成效。平等态度,首先体现在不居高临下,体现在相互尊重,还体现在相互理解和支持,不强词夺理,不以势压人。只有这样,才能针对某些问题平等沟通,达成共识。否则,就会造成压而不服的局面,不仅不能很好地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还有可能造成新的问题,甚至激化矛盾。

平等态度,还体现在辅导员态度的与人为善,和颜悦色。辅导员工作的出发点,是为了更广泛地团结大家,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如果在工作过程中,盛气凌人,疾言厉色,以大压小,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激化问题,制造新问题。即使对一些思想不正确,行为有不妥的同学,也应抱着一种善意和宽容的态度,细致耐心地做好思想说服教育工作。这种宽容产生的亲和力,在辅导员工作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任凯。“亲和力”的作用及实施途径探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

学报,2009(7)。

[2]王祁。辅导员工作中亲和力的重要性[J]。教育园地,2009(7)。

[3]邱海锋。增强高校辅导员亲和力的径选择[J]。沈阳建筑

学报,2009(10)。

[4]李云玲,李永兴。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初探[J]。淮南职业技术学

亲子关系心理辅导篇6

一、一般资料

蒙蒙现在已经是一名初二的学生了,他现在更主要的问题是亲子关系紧张,性格狂妄自大。父母在教育蒙蒙的方式上存在很大差异。父亲是个严厉的人,对自己和孩子要求完美,每当蒙蒙犯错误,父亲总是很生气,声色俱厉地训斥蒙蒙。而母亲则溺爱蒙蒙,对蒙蒙的要求言听计从,父亲每次批评蒙蒙的时候,母亲总是护着他,告诉他:“别听你爸的。”并将矛头直指父亲。每当此时,父亲就无话可说,无奈之下只好偃旗息鼓了。长此以往,父亲在蒙蒙心目中的地位逐渐下降,无论父亲批评他什么,他都左耳进,右耳出,视父亲的话如过眼云烟。有时情急之下,还会向母亲发出SOS。在学校他总是很骄横跋扈,谁都不放在眼里,经常在课堂上向老师发难。老师批评他,他会非常不服气,甚至在课堂上和老师顶嘴。他认为自己是更优秀的,没有人比自己强,自己是更了不起的人。一个过去乖巧可爱的孩子为何变成了这个样子呢?

二、原因分析

蒙蒙缘何成了让大家头疼的问题少年?有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态度不一致,导致蒙蒙选择有利于自己的一方作为挡箭牌。二是老师教育方法不当。老师在蒙蒙犯错误时处理方法欠妥当——当众点名批评,这样不仅使师生矛盾恶化,而且加强了蒙蒙的逆反心理。三是青春期的少年认知、情感和意志的发展往往会出现不平衡的情况,主要表现在情感、意志的发展先于认知的发展。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部分青少年从内心开始不愿再接受家长和老师无处不在的教导,他们认为这是教育小孩子的办法,已经不再适合长大的自己。

三、辅导过程

1、 次辅导

辅导目标:深入了解蒙蒙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了解自身问题的根源。

2、 第二次辅导

辅导目标:加强蒙蒙的自我心理和行为调节能力,引导他走出以往的认知误区。

辅导方法:指出他的错误观念,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具体操作:指出,逆反心理是青春期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它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独立思考和价值批判的能力;但它又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处理不好,一些人可能变得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甚至为了突出自己与权威进行无理顶撞,误入歧途。蒙蒙很聪明,不盲从和迷信成人的观点,这是对的,但同时一定要学会慎思,反对一定要有反对的理由,而且这种理由一定要符合道德的准则和公认的规范,而不是一种纯粹的自我标榜。

结果反馈:蒙蒙在辅导过程中表现得较为沉默,这表示他正在努力作自我反思。为其布置了家庭作业,引导其思考哪些逆反行为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哪些逆反行为是消极的;引导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认知。

辅导目标:改善其家庭教育环境,消除蒙蒙与家长的对立心理。

辅导方法:与蒙蒙的家长进行沟通,采用家庭治疗的方法,让孩子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具体操作:首先向家长说明造成蒙蒙目前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原因,然后向家长介绍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应采取哪些教育对策,从而提高他们的家庭教育水平。提醒家长要多和孩子接触,了解孩子近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通过家庭活动增进亲子之间的关系,缓解其逆反情绪。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教育方式要一致。

结果反馈:家长十分配合,尽力为蒙蒙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如父亲经常与他一起运动、谈心;母亲在父亲批评孩子时也不再当面阻止等。通过电话访谈,及时了解了蒙蒙在家中的表现,同时也向家长反馈蒙蒙在学校的一些情况,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4、 第四次辅导

辅导目标:与科任教师沟通,缓解蒙蒙与老师之间的紧张关系。

辅导方法:改善其外在环境,让教师也加入到蒙蒙的心理辅导中。

辅导具体操作:与科任教师进行沟通,让其了解像蒙蒙这类具有逆反心理的学生的特点。建议教师避免直接批评,不与其发生正面冲突,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可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当他犯错误时,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他的名字,而是课后与他个别交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改正。

结果反馈:由于教师不再对其进行公开批评,蒙蒙感受到了来自教师的尊重,在与老师的亲切沟通过程中,对自己之前对老师的鲁莽顶撞行为感到羞愧。同时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上,渐渐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表扬,以及同学的支持和尊重。

四、辅导反思

亲子关系心理辅导篇7

关键词:生 情绪调节 团体辅导

随着生恋爱现象的低龄化和普遍性,恋爱问题已成为许多生困扰之一,有的生因为恋爱问题而陷入痛苦之中,因而荒废学业,个别学生甚至采取极端方式结束生命。本研究整合恋爱关系的相关理论,结合生恋爱心理特点设计团体辅导方案,以期培养生正确的两性关系,提高其异往能力,提高恋爱信心以及处理恋爱问题的能力。

依据马斯洛需要次理论、恋爱心理学理论、罗杰斯人际关系理论和坎布贝尔爱情发展阶段理论设计,从认知、发生、发展到结束的心理发展过程,设计出两性关系团体辅导方案,依次包括“知己知彼”、“爱的艺术”、“相处之道”、和“爱的成长”组成的生两性关系团体辅导方案。

一、恋爱关系团体辅导方案设计

(一)方案实施的设计

3、工具

(1)自编团体辅导手册。昆明理工心理健康中心的教师与云南师范心理系部分研究生组成研究小组,设计了以调节两性关系为主的系列团体辅导方案,共4次方案。建立了“玫瑰之旅――爱的正能量”工作坊。

(2)自编团体辅导活动评估表。由研究小组讨论共同设计和编制了对团体辅导活动的效果评估表,包括客观评分部分和主观评价部分。问题主要涉及对该次团体辅导的满意程度,自己的参与程度,在辅导中的收获,关注点,自己的发展等方面。评估在每次团体辅导后进行。

(3)亲密关系体验调查问卷(ECR);Fraley等编制了包含焦虑(担心自己被拒绝和被抛弃-自我模型)和回避(不喜欢与他人亲密,不喜欢依赖他人-他人模型)两个分量表的ECR-R。问卷采用7级评分,取项目的平均分。

二、恋爱关系团体辅导效果

1、被试前测总体情况

在进行团体辅导之前对所有被试进行了前测,使用亲密关系体验量表EQR对被试的情绪状态进行测量,下表是被试在EQR量表各因子上的得分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到,被试的前后测得分,不仅在总分上达到了显著的差异水平,在各分量表上也得到了较为显著的差异性水平。这说明被试在参与团体辅导之前和之后两性关系的认识有了较大的变化,在两性关系的消极方面如惧怕维度和冷淡维度上被试的分数都有所降低,可以初步推测本研究的团体辅导对被试的情绪调节是有效的。

三、讨论

参考文献:

亲子关系心理辅导篇8

一、提升家长意识,重视教育宣传

随着现代教育教学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早教”一词在我国社会大众中已经不再陌生。大部分家长在孩子出生后都会对孩子进行一定的早教工作,并且部分家长还会参加一些亲子教育辅导机构,希望通过学习现代专注的早教知识,使孩子得到更好的启蒙与培养。但是随着现代幼儿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家长在对孩子的早教问题上存在着明显的误区。那就是忽视了自己在孩子早教中的重要性,盲目照搬书本上的早教经验,并且将早教内容主要放在了提升孩子的知识掌握程度上,使得0~3岁的幼儿在身心发展方面出现一定的问题。因此,为了弥补这一问题,在今后的早教辅导工作中,有关早教机构应改变原有被动的辅助模式,不仅要提供亲子园给一些家长进行亲子互动活动。同时,有关幼儿教育工作者还应注重对家长思想的修正与引导。首先,早教辅导机构应该积极与家长建立稳定的沟通关系,在与家长进行沟通的过程中,指出家长在对幼儿进行早教过程中存在的误区,让家长对自身的不足产生认识。其次,早教辅导机构还应重视亲子教育的宣传工作。让家长对亲子教育的内容有所了解,明白与幼儿进行互动的重要性,进而让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亲子教育中。

二、活动,引导家长参与

0~3岁的儿童一般还没有达到进入幼儿园的年龄,因此想要借助社会的力量促进家长与幼儿的互动,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实际的生活中,一些幼儿早教辅导机构以及社区单位等应肩负起一定的责任。就家长与幼儿进行互动而言,其形式有很多种,而通过研究证明,经常性地进行群体性亲子互动活动,更容易对幼儿心理进行正向引导,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因此一些幼儿早教辅导机构以及社区单位应积极为幼儿与家长创造出更多亲子互动的机会。通常早教辅导机构会建议父母双方在空闲的时候带领幼儿到辅导机构的亲子园去进行亲子活动,这样可以让尽可能多的家庭聚集在一起,进行集体性活动。

三、注重家校沟通,听取家长意见

综上所述,亲子教育已经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因此我国早教辅导机构在对0~3岁儿童教育进行研究与发展的过程中,应对家长的作用给予一定重视,积极地组织家长与幼儿进行良性互动,以此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进行有效促进。

在现代社会中,亲子关系疏远成为了一个普遍的现象。许多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不再像以前那样亲密,甚至有些家庭存在着完全的疏远。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会给家庭带来困扰,还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那么,亲子关系疏远的原因是什么呢?

亲子关系疏远的原因

一、忙碌的工作和生活

现代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父母们为了生活和工作,往往忽略了和孩子沟通的时间。他们会在家中加班,或者在外面加班,忙碌的时间使得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而且,即使有时间和孩子交流,父母也常常会因为工作或者家庭琐事的压力而情绪不稳定,对孩子的态度也会有所影响。

二、沟通缺乏有效性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是亲子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是,现实中,很多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而忽略了孩子的想法,这样会导致孩子的反感和疏远。同时,父母也往往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无法和孩子进行深入的交流,这也会影响亲子关系的密切程度。

三、价值观的不一致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价值观不一致也是导致亲子关系疏远的原因之一。在家庭中,父母和孩子可能会有不同的观念和价值观,这会导致他们之间的分歧和矛盾。有些父母会强行向孩子灌输自己的价值观,而忽略了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这会让孩子感到不被尊重,从而导致亲子关系疏远。

四、经济状况的不稳定

家庭的经济状况也是导致亲子关系疏远的原因之一。在经济状况不稳定的家庭中,父母因为经济压力而忽略了对孩子的关注和照顾。这也会导致孩子感到被忽略和疏远。

五、家庭暴力和亲密关系的缺失

家庭暴力和亲密关系的缺失也会导致亲子关系的疏远。在家庭暴力的环境中,孩子会因为害怕和恐惧而和父母疏远。同时,在家庭中缺少亲密关系的家庭中,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也会逐渐疏远。

综上所述,亲子关系疏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交流、沟通和价值观的不一致,以及家庭暴力和亲密关系的缺失等都会导致亲子关系的疏远。对于父母来说,要做到关注孩子,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同时也要注意和孩子的沟通方式。对于孩子来说,要尊重父母,理解和包容他们的不足,同时也要学会和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注心理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以上关于“亲子关系疏远的表现”的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亲子鉴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安康生物。

关键词:亲子关系疏远的前兆是什么(认清前兆,修复亲子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亲子关系疏远成为了一个普遍的现象。许多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不再像以前那样亲密,甚至有些家庭存在着完全的疏远。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会给家庭带来困扰,还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那么,亲子关系疏远的原因是什么呢?

亲子关系疏远的原因

一、忙碌的工作和生活

现代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父母们为了生活和工作,往往忽略了和孩子沟通的时间。他们会在家中加班,或者在外面加班,忙碌的时间使得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而且,即使有时间和孩子交流,父母也常常会因为工作或者家庭琐事的压力而情绪不稳定,对孩子的态度也会有所影响。

二、沟通缺乏有效性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是亲子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是,现实中,很多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而忽略了孩子的想法,这样会导致孩子的反感和疏远。同时,父母也往往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无法和孩子进行深入的交流,这也会影响亲子关系的密切程度。

三、价值观的不一致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价值观不一致也是导致亲子关系疏远的原因之一。在家庭中,父母和孩子可能会有不同的观念和价值观,这会导致他们之间的分歧和矛盾。有些父母会强行向孩子灌输自己的价值观,而忽略了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这会让孩子感到不被尊重,从而导致亲子关系疏远。

四、经济状况的不稳定

家庭的经济状况也是导致亲子关系疏远的原因之一。在经济状况不稳定的家庭中,父母因为经济压力而忽略了对孩子的关注和照顾。这也会导致孩子感到被忽略和疏远。

五、家庭暴力和亲密关系的缺失

家庭暴力和亲密关系的缺失也会导致亲子关系的疏远。在家庭暴力的环境中,孩子会因为害怕和恐惧而和父母疏远。同时,在家庭中缺少亲密关系的家庭中,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也会逐渐疏远。

综上所述,亲子关系疏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交流、沟通和价值观的不一致,以及家庭暴力和亲密关系的缺失等都会导致亲子关系的疏远。对于父母来说,要做到关注孩子,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同时也要注意和孩子的沟通方式。对于孩子来说,要尊重父母,理解和包容他们的不足,同时也要学会和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注心理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以上关于“亲子关系疏远的原因”的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亲子鉴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安康生物。

以上关于“关键词:亲子关系疏远的前兆是什么(认清前兆,修复亲子关系)”的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亲子鉴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本站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网友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喜欢0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 昵称(必填)
  • 邮箱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