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幸福的亲子关系(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的秘诀)

adminadmin 正规个人亲子鉴定价格 2024-03-27 312 0

如何实现幸福的亲子关系(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的秘诀)

文|小鱼奶爸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

但其在部分农村地区仍然根深蒂固,老人们都强调养儿防老,对生儿子有着不一样的执着,认为只有儿子才能延续香火,

甚至为此无节制生产。

那对连生8个女儿的夫妻,现在过得如何?

其实夫妻俩的心理负担也很重,身体实在吃不消,可全村

都在嘲讽他们生不出儿子,俨然成了饭后谈资。

丈夫不想成为村人口中的“无后之人”,两人就扛着压力一直生育,只可惜造化弄人。

已经8个女儿了,

再生实在负担不起,纠结良久吴们劳之后两人也总算认清劣助现实,放弃了继续生的想法,被人嘲讽也由他去吧。

夫妻俩暗下决心,要把这8个女儿全都培养成才,省吃俭用,

其余钱都投资在了教育上。

现在,这个家庭过电战得如何呢?女儿们在精心教育下也都十分优秀,拥有好工作。上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时,8个女儿都已经嫁人了,家庭聚会上女婿们一起给这位岳父敬酒。

而且,女儿们还凑钱

给老两口在城里买了套房子,生活比村里大部分人都幸福得多。

别人家还在为儿子娶媳妇和买新房努力奋斗,而他俩已经一身轻了,步入晚年后终于扬眉吐气了一把,让村人羡慕不已。

分析

早应当摒弃,它的危害甚至会代代相传。

“重男轻女”中,女儿的悲哀

1)变得自卑

2)影响婚恋观

长期处于重男轻女的家庭环境中,女孩的心理也会被扭曲,变得畏惧婚姻,不敢追求幸福。

将来结婚了也会处于弱势,甚至把重男轻女的思想施加到自己的孩子身上。

3)亲子关系疏离

女孩认识到自己不被重视后,与父母的关系会越来越疏离。长此以往,这种怨念就会转移到弟弟身上,成长的过程中很难快乐。

1)父母生活得轻松

不少父母为了女儿婚姻中好过,也会准备房子,

但相对来说不是硬性条件,烦恼和压力要小一些。家中宽裕可以适当给一些,若家境贫寒,即使不给,男方也不会说什么。

2)不用考虑婆媳关系

3)女儿更贴心懂事

二胎奶爸一枚,擅长儿童心理和教育领域,跟大家我的育儿心得~

许多网友觉得毕竟孩子都已经10岁,并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年纪了,不管父母出于什么样的爱,都应当清楚界限感这三字。

02爱孩子,从建立界限感開始

专家觉得孩子一般在三岁左右,性意识開始萌芽,她们会好奇自己和他人的身体,也会開始有意识地模仿他人的亲密行为。

03及时地牵手,适时地松手

04不合理的性接触引起早熟

1、接吻孩子需要注意方寸

3、和同龄孩子互动要有边界

4、绘本教育

贾晓明、雷雨佳通过对家族内收养的被收养者以及普通被收养者的心理发展研究认为收养者的自我认同与复杂的收养环境有密切的关系,“被收养者的成长经历严重影响成年后的自我认同发展,不良的成长体验可能带来严重的身份认同障碍”。

法学界对收养家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收养准入要件和国家监督方面,研究观点基本都认为应进一步调整我国的收养准入条件,加大国家公权力的介入,通过提高的监督和完善行政管理体系以保障儿童权益。

王伟、李鹏飞、邓海龙认为“被收养儿童在家庭和社会关系网络方面相当范围和程度上存在着严重的社会化问题,国家应加强监督和公权力的监督力度”。李鹏飞、王伟通过进一步研究认为“应加强和公权力对儿童利益的保护,寻找公权力在收养关系中的更佳嵌入模式”。卢珊、王小春认为我国收养准入门槛过高且缺乏相关责任追究问责机制,应通过规范儿童收养管理、恰当引入儿童试养制度以及规范事实收养等措施,完善家庭收养。陈国梅、陈媛、戴安琪对无锡事实收养家庭总体呈现家长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不高、家庭经济条件差等问题进行研究认为应通过合法化事实收养关系进行儿童权益的补偿。

1.4.2关于社会工作服务于收养家庭的研究现状

我国社会工作服务在收养家庭领域的研究非常少,这可能与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起步较晚、收养管理以行政登记为主以及“秘密收养”有关,以致于社会工作介入收养家庭服务比较困难。从笔者查阅的文献资料来看,社会工作在收养家庭服务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的探索以及完善服务制度的研究。

马艺丹、薛威峰通过收养适应性的心理社会模型探寻收养儿童较普通儿童出现更多心理问题的原因,并通过模型研究发现“良好的家庭氛围、养父母的关心与支持、良好的学校和家庭教育等是影响养子女行为和情绪问题的重要因素”认为社会工作介入收养家庭具有必要性。随着民政部2014年在全国试点推行收养家庭评估制度,学术界开始以此为背景,开始就社会工作在收养评估制度中的介入进行探索。胡新建通过将国外收养评估模式进行归纳,指出“我国收养评估制度的构建应遵循‘行政主导、社会参与、隐私保障’的具体径,提出建立社会组织参与收养评估过程的制度是当今收养制度的发展趋势”。但是在研究中对于社会组织如何介入或参与社会治理,促进收养工作的发展并未提及。王云斌对我国收养评估工作模式进行了归纳和比较,根据评估工作实施主体的不同分为收养登记机关评估模式、社会福利机构评估模式和专注社会组织评估模式,并认为“专注社会组织评估模式有利于促进收养评估工作的专注化发展”。但是对于如何实现社会工作在收养评估工作中的实务运用没有进行探讨。

1.4.3文献评述

从目前学术界的研究来看,对于收养家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收养环境对被收养人心理发展的影响、国家以及公权力对收养行为的约束和管理方面。就社会工作领域的研究来看,研究的重点在社会工作服务介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在理论上的探讨以及制度面的摸索,而具体实务方面的研究即对社会工作应怎样为收养家庭提供具体的服务支持以提高被收养儿童的家庭福利却鲜有研究。但是,从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需要和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不断本土化的发展趋势来看,进一步深入对社会工作具体服务于收养家庭的实务研究是一种必然。本研究拟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探讨个案社会工作方法在实务运用中对提升收养家庭收养能力的有效性,进一步丰富社会工作在收养家庭领域的实务研究。

1.5研究思与研究方法

1.5.1研究思

1.5.2研究方法

1.5.2.1文献分析法

笔者主要根据收养能力评估指引对收养能力的界定和评估要求,设计江西省收养评估试点项目收养家庭收养能力调查问卷(见:附件2),列出了有助于了解收养父母科学养育儿童的知识水平、科学处理亲子关系的知识与技巧、科学处理夫妻关系的知识与技巧的问题,以此分析收养父母的教育能力、亲子关系的调适能力和夫妻关系的调适能力。

1.5.2.3半结构式访谈法

笔者主要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笔者根据前期对收养家庭资料进行审阅,分析出该家庭可能存在的影响被收养人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了解收养家庭的具体情况。在本研究中主要讨论使用江西省收养评估试点项目访谈记录表(见:附件3)以半结构式访谈法针对收养父母心理状况进行研究。通过与对象的访问了解其是否有不良心理表现,对自述(或配偶反映)有不良心理表现的对象通过深入访谈探究其原因,再继续了解其主要表现(自身感受)及发生频次,以此分析和比较开展社会工作服务前、后服务对象的不良心理状况是否有所改善。根据收养人在开展收养评估时和收养家庭回访工作时自述的不良心理表现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不良心理表现情况减轻即认为收养人自我心理调适能力有所提升。

1.5.2.4非参与式观察法

观察法是质性研究的重要方法,笔者在访谈过程中使用非参与式观察的方法,即在不参与被研究者之间互动的基础上注意关注受访者的表情、语气、动作等非语言行为,以非参与式方法关注收养主体双方日常生活中的互动模式,分析收养家庭夫妻关系、家庭成员沟通技巧、被收养人与收养父母情感依恋情况。

1.5.2.5实验方法

2实验设计与过程

2.1实验设计

2.1.1实验对象

文章根据江西省收养能力评估项目实践中收养家庭的问题现状,在实验设计中结合收养家庭的实际需要、个案社会工作方法和社会工作实务伦理原则,对收养家庭的收养能力提升过程进行科学控制,以获得更好的实验效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循以下原则。

,保密原则。保密原则是社会工作的专注伦理,在专注关系中严格履行对收养家庭的个人信息的保密义务。由于我国的社会观念,收养家庭比较忌讳将收养的事实进行公开或让被收养人知晓,因此,为收养家庭保密也直接关系到在服务中是否能得到服务对象的继续信任,服务关系能否持续。

第二,案主自决原则。案主自决原则要求在处理与案主有关问题时案主有自己选择、决定的权利。在开展个案服务过程中,绝不为了研究需要将服务者意志强加于服务对象或代替服务对象做出某种选择,只帮助服务对象分析不同处理方式的利弊和可能的后果。

2.1.3实施时间

2.1.4实验方法

本实验根据收养家庭具体存在的问题设计针对性服务方案,考察12个收养家庭在服务实施后收养能力4个维度的变化情况。采用基线测量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前测数据为基线指标,只要后测数据结果高于前测数据结果,则认为服务有效。

2.1.5实验测量工具

本研究的实验测量工具是笔者在实际评估工作中使用的江西省收养评估试点项目收养家庭收养能力调查问卷,主要测量收养家庭父母家庭教育能力水平、夫妻关系调适能力水平和亲子关系调适能力水平;笔者根据江西省收养评估试点项目访谈记录表中反应收养人心理表现的问题记录收养人不良心理表现情况。本研究中所进行的前测和后测都采用的统一测量工具。

2.1.6实验内容

本研究实验通过对收养家庭提供针对性个案服务,并进行前测与后测检验,验证个案服务对提高收养家庭收养能力是否有效。

(1)实验目标

提高服务对象科学哺育常识的掌握程度;

提高服务对象夫妻关系调适能力;

提高服务对象亲子关系调适能力;

提高服务对象不良心理的自我调适能力;

实验对象基本情况

本实验将江西省收养能力评估试点项目中参与评估的12个家庭父母作为研究对象,12个家庭中有9个家庭有过不同程度的创伤性经历;3个家庭有过亲生子女死亡经历;1个家庭有亲生子意外致残经历;4个家庭因生育问题有过长期求医经历并存在不同程度情绪困扰;2个家庭曾有过离婚经历。从地域上来看,12个家庭中有5个为农村收养家庭。从教育程度来看,6个收养家庭收养父母中至少有1人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

实验过程

笔者在收养能力评估实务中,通过收养前收养能力评估区别出其中收养能力存在不足的收养家庭,并以这些家庭为研究对象。根据需要理论,笔者认为收养能力不足的家庭物质条件比较好,一般不存在基本生理需要未得到很好的满足的问题,但是其安全需要、归属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却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

,安全需要,即收养家庭父母希望获得稳定的家庭关系,提高夫妻关系调适能力,获得家庭安全感的需要。

笔者发现丧子家庭、不能生育家庭夫妻间存在的感情隔阂较深,更主要的原因是一方或双方对创伤性事件的非理性认知。如:丧子家庭,夫妻一方或双方对亲生子女死亡的原因归因,会导致互相怨恨或对自己的低自尊感,从而影响夫妻关系。本研究调查过程中笔者还发现存在夫妻关系调适不良的夫妻并非没有沟通的意愿,而是缺乏沟通的技巧和能力。有的夫妻尝试着沟通但是发现反而加深了彼此的矛盾,从而避免再触碰彼此的心结。

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存在更主要的原因在于收养夫妻缺乏沟通技巧的指导,也缺乏获得这一类支持性服务的资源渠道。

第二,归属感的需要,即收养家庭父母需要提高亲子关系调适的能力,希望与被收养人更好地彼此接纳。

由于被收养人由院舍生活或被寄养家庭的生活环境到家庭生活环境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加之其中有一部分系打拐被解救儿童,被收养时年龄比较大,与收养父母之间的情感融入更加困难。而收养父母缺乏儿童心理特点的相关知识难以把握被收养人的内心世界,也不能很好地从被收养人的外在行为表现去判断其内在心理活动。由于被收养人大多数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收养父母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这一时期的儿童没有记忆和认知,因此对儿童早期心理创伤没有足够重视。除此之外,笔者在调查中也发现,收养父母缺乏亲子沟通的技巧。收养家庭父母与养子女的沟通方式大多承袭了收养父母的长辈与自己的沟通方式,同时又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缺乏与孩子平等沟通的理念和技巧。

笔者认为,存在这些不足的主要原因与缺乏儿童心理知识、对亲子关系的重视不够有很大关系。在调查中笔者发现收养父母几乎很难比较准确的描述被收养儿童这一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和某些典型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对于不良的亲子关系对被收养人的身心健康可能产生的危害也缺乏足够的认识。

存在创伤经历的收养父母存在一定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症状,却非常缺乏自我心理调节能力。这些不良心理表现与创伤事件有直接关系。研究发现无论是丧子家庭还是不能生育家庭或有过婚恋挫折的家庭,其不良心理表现都直接来源于该创伤事件。同时,收养夫妻对挫折经历的非理性认知也是影响其心理的重要原因,夫妻间或与被收养子女间的不良互动进一步加深服务对象的不良心理程度。特别是其中有过亲生子女死亡经历的母亲,在丧子问题上存在非理性认知。如:认为自己“克子”或认为自己的社会评价会因丧子而降低或怨恨其他家庭成员,会加剧不良心理状态的程度,甚至出现自杀、自残等行为。

笔者认为,收养家庭父母在心理上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与缺乏心理干预的服务有直接关系。同时,家庭成员之间不良的沟通方式使这一问题进一步恶化。

第四,自我实现的需要,即收养父母希望获得良好教育能力,成为更加优秀的家长,获得更多幸福体验的需要。

在评估过程中收养父母对科学哺育被收养人都比较重视,非常渴望能拥有更丰富的教育知识,但是由于文化水平、教育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普遍比较缺乏科学的哺育常识,包括婴幼儿的喂养常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等常识。收养父母对婴幼儿的喂养和照护知识主要来源是自己的长辈以及周围的亲朋好友,但是这些知识存在诸多的不科学。收养家长对儿童身体健康的知识了解得更多一些,但是对儿童心理发育的阶段性特征、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发展变化等常识却非常缺乏。

从调查分析来看,存在这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可靠的信息支持。收养家庭父母获得所谓科学方法的途径主要是来自亲人的经验介绍、网络查询、信息公众平台,但是目前这类信息真伪难辨有些甚至互相矛盾。还有一部分年纪较大文化水平较低的收养父母,要获取这些信息资源就显得更加困难。

根据系统理论,家庭系统中某一成员或子系统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对整个系统环境来解决。因此,笔者在针对以上收养家庭的具体需要进行服务时,注重有针对性的对整个家庭系统进行调整。

笔者根据收养前评估的测量结果,对存在收养能力不足的家庭依据其是否愿意接受社工服务区别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家庭。分别记录测量结果和测量时间,对愿意接受社工服务的家庭与实验对象共同商议个案目标和具体的服务方案。

从实验对象同意接受服务并签订服务协议开始,笔者对实验对象进行为期一年的个案服务。一年时间期满无论是否实现服务目标均做结案处理,在更后一次服务结束时使用与开展收养前收养能力评估时同样的测量工具对实验对象收养能力的4个维度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

对不愿意接受服务的对照组家庭,从对该家庭开展收养前收养能力评估起算以一年时间为限,一年期满后即使用开展收养前收养能力评估时使用的测量工具对该家庭进行收养能力4个维度的测量并记录数据。

3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3.1实验结果分析

本实验数据分析采用基线测量法,即实验组收养家庭教育能力、亲子关系调适能力和夫妻关系调适能力分别以各家庭前测值均值为基线,后测值均值只要优于前测值均值,则认为个案服务是有效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同样以各家庭中存在不良心理症状的个体在开展收养前收养能力评估时记录的不良心理症状的频次为基线,后测结果只要优于前测结果即认为个案服务是有效的。

对照组家庭可能也存在后测值优于前测值的情况,笔者认为这并不影响对对实验结果评价的客观性。如:在实践中收养家庭均表示“用科学方法教育被收养人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收养过程中,收养人可能都会不同程度学习有关知识,教育能力或多或少可能都会得到一定程度地提高。但是,如果实验组收养家庭在这一维度提高的平均分值能大于对照组家庭这一维度提高的分值,则说明,个案社会工作服务对收养家庭教育能力的促进作用的确优于收养家庭在这一维度的自我提升作用。

3.1.1个案工作对收养家庭教育能力的影响分析

笔者根据实验组家庭的具体问题,对存在教育能力不足问题的家庭通过面对面方式或者网络方式开展了传授科学哺育知识、儿童心理发育知识的服务,为这些家庭提供了社区资源链接服务。对收养能力评估中不存在教育能力不足问题的家庭,根据服务对象要求提供过有关服务,如:介绍有关书籍等,但不作为服务重点。

笔者根据江西省收养评估试点项目收养家庭收养能力调查问卷,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收养家庭分别在开展收养能力评估时和进行回访评估即更后一次服务时进行教育能力测量并记录结果。

根据测得的结果,实验组收养家庭总体教育能力分值平均提升8分,教育能力分值达到60分(即视为拥有合格教育能力)的家庭个数由3个上升为7个,合格率总体提高57%。对照组收养家庭教育能力分值平均提升分,教育能力分值达到60分(即视为拥有合格教育能力)的家庭个数由1个上升为2个,合格率上升20%。

从测量结果分析得出,实验组收养家庭和对照组收养家庭在教育能力方面的水平都有提升,但实验组收养家庭的教育能力水平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收养家庭。

这充分说明目前收养家庭整体对未成年人教育普遍比较重视,收养家庭会不同程度的有意识提高自身的科学哺育能力。但是,由于不同家庭所处的具体环境不同,获得学习资源的难易程度不同,一些社会资源获取能力较弱的家庭,很难通过自身能力获得有效的帮助以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但通过社会工作的直接服务或资源链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这种因资源差异造成的不利因素的影响。

笔者根据江西省收养评估试点项目收养家庭收养能力调查问卷,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收养家庭分别在开展收养能力评估时和进行回访评估时进行亲子关系调试能力测量并记录结果。如下图:

根据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家庭在接受评估时和接受收养回访评估时对其家庭亲子关系测得的结果,实验组家庭亲子关系调试能力平均提高2.64分,亲子关系分值达到36分(即视为拥有合格亲子关系调适能力)的家庭数比接受服务前提高了28.7%。对照组家庭亲子关系调适能力分值平均提高0.7分,对照组亲子关系分值达到36分(即视为拥有合格亲子关系调适能力)的家庭数没有变化。

从测量结果分析得出,实验组收养家庭亲子关系调适能力明显提升,对照组家庭处理亲子关系的能力总体仍然维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

但是,从实验组和对照组家庭亲子关系调适能力的数据变化总体趋势来看,实验组收养家庭总体上亲子关系调适能力是提高的,且总体提高程度大于对照组家庭,因此,仍然可以认为社会工作服务有效提升了收养家庭亲子关系的调适能力。

3.1.3个案工作对收养家庭夫妻关系调适能力的影响分析

笔者根据收养能力评估过程中实验组收养家庭测得的夫妻关系分值,对存在夫妻关系调适能力不足问题的家庭通过面对面访谈、提供信息、电话等方式开展服务。对收养能力评估中不存在夫妻关系调试能力问题的家庭,根据服务对象要求提供过有关服务,如:介绍有关书籍等,但不作为服务重点。

笔者根据江西省收养评估试点项目收养家庭收养能力调查问卷,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收养家庭分别在开展收养能力评估和进行回访评估时进行夫妻关系调试能力测量并记录结果。如下图:

根据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家庭在接受评估时和接受收养回访评估时对其家庭夫妻关系测得的结果,实验组家庭夫妻关系调适能力总体平均提高1.9分,夫妻关系分值达到48分(即视为拥有合格夫妻关系调适能力)的家庭个数由5个上升为7个,总体合格率提高了28.6%。对照组家庭夫妻关系调适能力分值总体平均提高0.4分,夫妻关系分值达到48分(即视为拥有合格亲子关系调适能力)的家庭个数为3个,总体合格率没有变化。

从数据变化总体趋势来看,社会工作服务有效提升了实验组收养家庭夫妻关系调适能力。在未开展任何服务的对照组家庭出现了夫妻关系调适能力退化现象,这可能与收养后家庭事务更加繁杂,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化某些隐藏的家庭矛盾有关,加之对照组家庭收养父母总体来说没有掌握十分有效的化解矛盾的方法,导致夫妻关系进一步恶化。而实验组家庭得到了家庭关系辅导的直接服务,获得了较好的夫妻沟通的交流平台,另外,经过学习夫妻间沟通和处理矛盾分歧的技巧,自身能力得到提升,能够更好地处理夫妻间矛盾。

3.1.4个案工作对收养家庭心理调适能力的影响分析

笔者根据江西省收养评估试点项目收养家庭调查记录表中有关心理状况的访谈内容,分别筛选出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存在明显不良心理症状的对象,并对实验组收养家庭中存在明显不良心理症状的对象开展心理辅导。

为研究方便,笔者单独抽离家庭创伤事件、心理表现都非常类似的实验组NC-2016-11家庭养母和对照组NC-2016-10家庭养母进行收养能力评估时和收养回访评估时的心理状况进行对比研究。

表3-1:收养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不良心理症状对比

实验组NC-2016-11家庭养母对照组NC-2016-10家庭养母

亲子关系夫妻关系

不良心理表现比较明显抑郁比较明显抑郁不良心理表现

轻微强迫

笔者:您有没有一些不正常的想法或者不正常的行为但是自己无法控制已经影响到您的生活了?

笔者:经常这样吗?这种想法,我是指忍不住的哭泣大概多久就会有一次?

笔者:您认为自己平常对孩子过于严厉了,您的先生又过于宠溺她,导致她在比较之下对您产生排斥,让您觉得在家里您也是很孤单的是这样吗?

笔者:嗯,您说得很对,所以您也认识到了无端呵斥她对您和她建立亲密关系造成了阻碍,也给您自己带来了心理上的不愉快,对吗?

NC-2016-11家庭养母:嗯,我心里都明白的。

笔者:您大概多久会对她这样发一次火?

NC-2016-11家庭养母:隔2、3天就会所以她对我是有一点怕的,我感觉得到。其实我每天都忍她很多次,我直到忍不下去了就会爆发一次。

(以上文字根据与NC-2016-11家庭养母谈话记录整理)

根据与实验组NC-2016-11家庭养母的访谈记录,该服务对象主要的不良心理表现(自身感受)和发生频次,如下表:

表3-2:实验组研究对象不良心理症状及前测频次

主要表现(自身感受)频次

容易哭泣经常

感到没有希望经常

感到孤独经常

不能控制地大发脾气经常(每隔2、3天)

笔者:您有没有一些不正常的想法或者不正常的行为但是自己无法控制已经影响到您的生活了?

NC-2016-10家庭养母:可能就是因为孩子的事情,心情一直以来都不是太好。但是这个孩子来了之后的这一段时间我感觉自己还看到一点生活的希望了,我觉得心情也好一点了。

笔者:您是说,你原来会感觉自己的生活没有希望是吗?经常这样吗?还有其他类似不好的想法吗?

笔者:现在还有这种没希望的感觉吗?

NC-2016-10家庭养母:差不多吧,稍微好点,有时候觉得很累还是会有的。但是这个孩子来了之后我确实好些了,我真的觉得跟这个孩子很有缘分,我很希望这个孩子能真正留在我身边。

笔者:您什么情况下会觉得很累呢?比如说?

NC-2016-10家庭养母:比如,工作很忙我又要照顾这个孩子(养女)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很累,觉得心里很苦闷。我就会觉得我老公帮不到我,他只知道做他自己的事情,家里的事情什么都不管,包括孩子(指亲生儿子)也是他带着的时候出的意外。

笔者:您是说当工作和孩子难以兼顾的时候,那种有些绝望和苦闷的情绪就会出现,让您心情很不好是吗?听您描述还是比较经常的是吗?

NC-2016-10家庭养母:还行吧,忙起来的时候就会这样,孩子大了应该就好了,主要是她爸爸什么也帮不了我,不然不会这样。

笔者:您觉得这种不好的心情会影响您和孩子的相处吗?

NC-2016-10家庭养母:不会吧,哪个父母不会管孩子呢,我会说她也是因为紧张她。这个孩子很懂事,她能知道我心情不好,她看我一直不说话的时候就知道我心情不好,她很乖的,会过来主动逗我开心的。

笔者:除了比较经常有无望感之外,还有别的不太好的情绪或者您认为会影响您生活的不是特别正常的行为吗?

NC-2016-10家庭养母:还好,就是工作上自己要求比较高,一点不好我就受不了,可能后来心情不太好有时候对下属的批评也会非常严厉,可能是有点太力求完美。包括我每天出门前我都要反复地检查我的衣服,如果遇到庆典活动什么的经常担心衣服是不是破了?裤子是不是破了?弄得自己心不在焉的其实明知道没有就是会这么担心可能的确有点问题。

笔者:您是说,自己经常会对一些事情过于追求完美,并且因为没有达到自己的标准还控制不住情绪?还有就是会担心一些没必要的事情,反复做没意义的事情,是吗?

NC-2016-10家庭养母:是,我当时是控制不住发火,但是我不是记仇的人,我很快会忘的,我同事们都知道。

笔者:经常这样吗?以前也这样吗?

NC-2016-10家庭养母:可能这个跟我的儿子(去世)有一点关系吧,我确实心情很不好,再说我是做质检的,压力也很大的。如果大家做得好,我也不会发火。担心自己的衣服之类的倒是我每天都会检查,遇到庆典我就特别紧张。

笔者:嗯,也就是说儿子去世之后,你开始出现不能控制情绪的问题,是吗?反复检查衣服也是这之后更严重的吗?

NC-2016-10家庭养母:是这样,所以同事们还是很理解我,会包容我。但是,我也的确知道,自己心里还是在介意。

笔者:您对孩子也这样吗?比如,孩子有些行为没有达到您的要求,您会对她发火吗?

NC-2016-10家庭养母:还好吧,她还是孩子我不会对她要求太多,而且现在看来她也很好,很聪明非常懂事。

(以上文字根据与对照组NC-2016-10家庭养母谈话记录)

根据与对照组NC-2016-10家庭养母的访谈记录,该服务对象主要的不良心理表现(自身感受)和发生频次,如下表:

表3-3:对照组研究对象不良心理症状及前测频次

主要表现(自身感受)频次

感到没有希望经常

不能控制地大发脾气经常

反复检查衣着每天

根据对两个家庭养母的访谈,笔者认为NC-2016-11家庭养母和NC-2016-10家庭养母抑郁心理症状表现和程度都非常类似。在收养回访评估时,笔者对两个家庭养母就如上表现再次进行询问。

笔者:请问现在您有没有一些不正常的想法或者不正常的行为但是自己无法控制已经影响到您的生活了?特别是您以前提到过的:经常很容易哭泣、感到没有希望、孤独、经常不受控制地大发脾气。

NC-2016-11家庭养母:好多了。我现在清楚了孩子是处在一个适应新环境的过程,她也在测试我。正好她的年龄也大了有自主意识了,我不能去强迫她接受我的意见,需要尊重她,我们之间的关系好多了,我心里也好受多了。

笔者:那现在还经常很容易哭泣吗?

笔者:还经常感觉没有希望吗?

NC-2016-11家庭养母:好多了,我老公很支持我、经常鼓励我,孩子也懂事多了,我觉得慢慢地我家里的生活还会像以前一样幸福的。

笔者:还经常感觉孤独吗?

NC-2016-11家庭养母:好多了,孩子和我的关系好多了,我丈夫也经常鼓励我,我觉得好多了。

笔者:还经常不受控制地大发脾气吗?

NC-2016-11家庭养母:我这个人性格比较急不像她爸爸脾气好,发脾气还是会的,但是少多了。一来,孩子懂事多了,我心情好多了;二来,我也知道了其实自己以前心态有问题;三来,你们也教会了我很多调整自己情绪的方法,我学会了控制自己。现在就算有时候我发脾气,我老公和孩子都会让着我,我心里很安慰。

(以上文字根据回访评估时与NC-2016-11家庭养母谈话记录)

笔者:请问现在您有没有一些不正常的想法或者不正常的行为但是自己无法控制已经影响到您的生活了?特别是您以前提到过的:经常感到没有希望、经常不受控制地大发脾气、经常反复检查自己的衣服。

NC-2016-10家庭养母:有了这个孩子我感觉好多了,自己的生活也有目标了,孩子也很懂事,我们这里的人都很喜欢她,我觉得我的生活又有了希望。

笔者:嗯,也就是说,您现在不再有没有希望的这种情绪了,是吗?

NC-2016-10家庭养母:是的。

笔者:那您现在经常控制不住自己地大发脾气吗?

NC-2016-10家庭养母:我这个人性格就这样,事情做不好我就要把不满说出来,但我说完就算了,回头自己都不记得的。

笔者:如果孩子犯错或者没有达到您的要求,您会对她发脾气吗?

NC-2016-10家庭养母:我现在对她也没有什么要求。

笔者:也就是说您现在还是比较经常因为工作而无法控制自己地发脾气但对孩子不会是吗?

NC-2016-10家庭养母:会有一点,但我发脾气真的是有原因的,你知道质检是很重要的。我也承认,我确实受孩子意外变故的影响,自己情绪波动还是比较大,事情发生在任何一个人身上都不可能对自己心情没影响的,时间久了我可以慢慢调整的。

笔者:您现在还会反复检查自己的衣服吗?

NC-2016-10家庭养母:会,虽然有时候也知道没必要,但是我就是会下意识去检查,总会担心万一真破了呢?

(以上文字根据回访评估时与NC-2016-10家庭养母谈话记录)

根据收养回访时对两个家庭养母的访谈,两个家庭养母的不良心理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轻,但实验组家庭NC-2016-11家庭养母不良心理的改变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家庭NC-2016-10家庭养母。

表3-4:实验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不良心理症状频次前测与后测对比

NC-2016-11家庭养母NC-2016-10家庭养母

不良心理表现评估时频次回访时频次回访时频次评估时频次不良心理表现

容易哭泣经常偶尔---

感到没有希望经常消除消除经常感到没有希望

感到孤独经常消除---

不能控制地大发脾气经常

(每隔2、3天)偶尔经常经常不能控制地大发脾气

---经常每天反复检查衣着

通过访谈实验组NC-2016-11家庭养母不仅在不良心理表现的频次上明显降低,她获得的自我情绪控制的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NC-2016-10家庭养母,能够主动通过控制情绪、改变不良情绪的表达方式来维护良好的家庭情感,实现了家庭情感和个人心理的良性循环。因此,笔者认为个案社会工作服务对于提升收养家庭心理调适能力是有效的。虽然对照组NC-2016-10家庭养母“感到没有希望”的念头得到消除,但对于自己无法控制情绪的问题和自己反复检查衣着的强迫行为缺乏正确的认识,也没有得到情绪管理技巧的提升,因此,对照组NC-2016-10家庭养母自我心理调适能力提高的程度低于实验组NC-2016-11家庭养母。

本研究通过针对收养家庭收养能力的个案服务,运用实验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个案社会工作是否有助于提高收养家庭的收养能力。

通过对实验组收养家庭教育能力变化情况折线图和对照组收养家庭教育能力变化情况折线图的对比来看,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后测结果差异较大。实验组收养家庭教育能力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收养家庭教育能力均值。这说明个案社会工作方法对提高收养家庭教育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研究中发现无论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后测数值均大于前测数值,这可能与现在社会普遍比较认同科学育儿的观念有关。即使获得资源比较困难,收养家长仍然会主动寻找途径去了解更为科学的教育知识。但是,接受过个案服务的实验组收养家庭在教育能力方面的提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家庭,笔者认为个案服务对实验组家庭大幅度提升教育能力的有效性可能体现在:

为服务对象提供了方便可靠的信息支持。笔者通过赠送资料、介绍书籍、提供专注知识讲座视频等方式,大大降低了收养父母获得可靠的教育知识的难度。

社工服务提升了收养父母获取知识的能力。笔者在面谈中对收养父母的支持、鼓励提高了收养父母对科学养育好被收养人的信心。笔者在服务中直接指导收养父母如何通过手机等现代化工具查询教育知识,提高他们寻找信息资源的能力。这些面对面个案服务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收养家庭的教育能力。

通过对实验组收养家庭亲子关系调适能力变化情况折线图和对照组收养家庭亲子关系调适能力变化情况折线图的对比来看,实验组收养家庭在亲子关系调适能力方面的平均提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收养家庭亲子关系调适能力平均提升幅度。这说明个案社会工作方法对提高收养家庭亲子关系调适能力是有效的。

研究中发现实验组仍然有家庭亲子关系的调适能力不仅没有得到提升反而弱化的情况,这可能跟该家庭被收养人的特殊生活经历以及社工服务不够全面有关。该家庭被收养人系打拐被解救儿童,有过多次被拐卖的经历,被解救后又在多个家庭寄养,存在比较明显的创伤心理,且年纪较大(7周岁),自主意识较强,但是在服务过程中,笔者却未专门对被收养人开展过针对性服务。

笔者认为个案服务对实验组家庭大幅度提升教育能力的有效性可能体现在:

教授了服务对象亲子关系的处理技巧和有关知识。笔者在与服务对象面谈过程中与服务对象共同讨论其家庭亲子矛盾的具体情况,笔者为其提供了可行的方法和改善亲子矛盾的建议,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收养父母遇到类似问题时的处理能力。

直接提供了亲子关系服务。当收养父母无法处理亲子矛盾向社工求助时,社工直接为其提供相应服务,通过服务客观上提高了收养父母对亲子关系问题的重视。在服务过程中,也帮助服务对象不断改善对被收养人在家庭中角色的认知。

通过对实验组收养家庭夫妻关系调适能力变化情况折线图和对照组收养家庭夫妻关系调适能力变化情况折线图的对比来看,实验组收养家庭夫妻关系调适能力总体得到提高,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收养家庭夫妻关系调适能力提升幅度。这说明个案社会工作方法对提高收养家庭夫妻关系调适能力是有效的。

个案服务对提高收养家庭夫妻关系调适能力的有效性可能体现在:

个案服务过程中为收养夫妻提供了正确的沟通技巧训练。笔者针对收养夫妻缺乏沟通技巧的问题,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为其提供沟通技巧的训练服务,帮助收养夫妻建立良性的沟通模式。

服务过程中社工帮助收养夫妻建立了对创伤性事件的理性认知。笔者在访谈中发现,部分收养家庭夫妻对创伤性事件的认识与客观事实差距较大,这也是导致其夫妻矛盾的重要原因。笔者试图消除当事者的偏见,并帮助其建立对创伤性事件的理性认知,改变对另一方的态度,从而改善其夫妻关系。

个案服务本身为收养夫妻提供了沟通的桥梁。笔者通过促进双方进行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帮助双方进行沟通,通过直接服务改善该家庭夫妻关系。

为研究方便,笔者仅选取了同质性比较高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一个家庭的收养母亲进行研究。二者均为失独收养家庭的养母,因失独经历造成比较严重的心理创伤。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后测结果来看,实验组收养家庭养母的不良心理症状有了明显的改善,且能够有意识地用科学方法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而对照组收养家庭养母的不良心理症状未有明显变化,这说明个案社会工作方法对改善收养家庭父母的不良心理状态是有效的。

笔者认为,收养家庭夫妻存在不良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和情感支持。个案服务对提高收养家庭自我心理调适能力的有效性可能体现在:

个案服务过程中社工运用专注技术,给予服务对象心理抚慰。在个案服务过程中社工通过专注技术的运用,帮助服务对象重新认识创伤性事件,同时运用同理、尊重、情感宣泄等技术,帮助服务对象进行情绪疏导,缓解了服务对象的症状。

个案服务过程中提供的家庭关系服务,持续改善服务对象不良心理症状。出现不良心理症状的服务对象非常渴望得到家人的支持,特别是当这种不良心理与家人态度有关时,更希望家人改变与之相处的态度。社工提供的个案服务中即包含了家庭关系服务,在帮助收养家庭成员改善互动模式的同时,有效促进了服务对象不良心理症状的改善。

本研究基于江西省收养能力评估试点项目的实践,笔者经过对项目中所服务的收养家庭父母进行问卷、半结构化访谈方式的调查和分析发现,江西省收养能力评估试点项目中的收养家庭父母在教育能力、亲子关系调适能力、夫妻关系调适能力以及自身心理调适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是普遍现象。特别是对于自身文化水平不高或者出现过重大创伤事件的家庭,收养能力不足的问题显得尤为明显。而收养家庭父母缺乏教育能力、亲子关系调适能力、夫妻关系调适能力以及自我心理的调适能力是影响收养家庭被收养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笔者在江西省收养能力评估试点工作中根据收养家庭的具体情况,针对存在收养能力不足的家庭开展了个案社会工作服务,收养家庭收养能力总体得到了提高。这说明个案社会工作服务能够提高收养家庭收养能力,这为探索社会工作服务在收养工作中的运用,进一步促进弱势儿童福利的提高提供了依据。

4.1.1取得的成效

笔者通过运用专注的个案社会工作方法,以开展收养前评估为契机,全面了解收养家庭收养能力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对收养家庭的收养能力进行了测量和分析,针对收养家庭的具体情况开展个案服务,通过面对面访谈、链接资源、提供信息、提供心理辅导服务、提供家庭关系辅导等方法,收养家庭的教育能力、亲子关系调适能力、夫妻关系调适能力、自我心理调适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即收养家庭的收养能力得到了提高。

,比较全面了解了江西省收养家庭收养能力的总体情况。本研究基于江西省收养能力评估试点项目实践,在调查过程中比较全面掌握了江西省收养家庭收养能力的手数据资料,并运用个案社会工作方法进行服务,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实践尝试中也掌握了收养家庭对社会工作服务的需求情况。

第二,检验了个案社会工作理论、方法和技巧在服务中的运用。本研究素材来源系笔者参与江西省收养能力评估试点项目的服务实践。在服务过程中充分运用需要次理论、系统理论对实践过程进行指导,严格遵循个案社会工作实务以人为本、个性化服务、努力提高服务对象能力的原则,运用直接提供服务、链接资源等方法并在具体服务过程中运用同理、尊重、倾听等个案社会工作服务技巧,收养家庭的教育能力、家庭关系调适能力、自我心理调适能力总体得到不同程度提升,较好的验证了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技巧对开展实务的指导性。

第二,问卷设计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所使用的调查问卷系笔者在实际工作中自行设计的,虽然在本研究之前根据评估实践进行过修改,但未严格进行过信度和效度的检验。

由于收养家庭的养育能力的影响因素非常复杂,包括了经济能力、职业、居住条件、社区环境等与文章中主要研究的教育能力、家庭关系调适能力及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但是由于笔者研究能力问题,没有将这些因素纳入进来综合考虑。因此,文章对于社会工作服务对提高收养家庭的收养能力的解释力度也是有限的。

4.2反思

4.2.1理论运用的反思

社会工作理论对社会工作服务具有指导和预测的作用。笔者在本研究过程中以社会工作理论作为依据对这些问题做出解释和判断,以社会工作理论为指导开展社会工作实务。

在研究的调研阶段通过对收养家庭的现状、不足和产生不足的原因、需要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发现收养家庭一般都处于一种物质充裕的状态,生理需要都能得到较好的满足,但是其安全需要、尊重的需要、归属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未能得到很好的满足。如:因无子女或子女死亡自身产生低自尊感或被他人嘲笑;因子女死亡,夫妻间感情出现裂痕等。笔者根据需要次理论在与服务对象探讨服务目标时,更多把服务重点放在如何提高服务对象的自信,对创伤经历的理性认知,改善家庭关系等方面。

5余论

虽然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实践了社会工作在收养家庭领域的实务尝试,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个案社会工作服务对提升收养家庭父母的收养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目前社会工作在收养家庭服务的开展还非常艰难。我国政策可以以开展收养能力评估工作为契机,推动社会工作在收养家庭领域服务的发展,通过提升收养父母的收养能力为被收养儿童营造健康的家庭生存环境,从根本上促进被收养儿童福利水平的全面提升。笔者认为具体来说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

一是提供制度保障,进一步完善收养能力评估制度。从江西省收养能力评估试点实践来看,虽然总体上存在收养能力不足的家庭比例较高,但能够意识到自身缺乏收养能力和自愿接受社会工作服务的家庭比例并不高。民政部收养能力评估指引作为目前开展评估工作唯一的政策性文件,仅对其中存在家暴、犯罪等问题的家庭作了否定性规定,但对其中存在一定程度收养能力不足但仍然可以认定为具有收养能力的家庭没有做进一步的规定,使得收养能力评估工作提高收养家庭整体质量、促进被收养儿童健康成长的作用大打折扣。

笔者认为,应进一步完善收养能力评估制度,在制度中进一步延伸社会工作对收养家庭收养能力的服务。如:对其中存在比较严重收养能力不足的家庭暂缓进行正式收养登记,规定强制性接受社会工作服务和再次评估。在制度上以政策强制力促进收养家庭收养能力的提升,并为发挥社会工作服务在提升收养家庭收养能力方面的功能提供制度保障。

三是完善收养管理制度。收养法和我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是我国收养工作的主要和制度依据,但是已经明显滞后于我国社会的发展,也暴露出诸多的弊端。这些、制度主要注重对收养家庭基本准入条件的规定,重视的是正式收养前的法定要件的审核,但是对于收养后的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跟踪服务,使得被收养人被正式收养后的生存状况处于政策管理的空白区。

笔者认为,政策应将对收养人在收养过程中的监督和服务以的形式纳入到政策管理范围中来,以形式规范收养行为,保障被收养人合法权益。

四是进一步完善收养家庭服务内容。在江西省收养能力评估实践过程中,社会工作的服务主要是完成对收养家庭教育能力、家庭关系、收养人心理状况的诊断工作,虽然已经对部分收养家庭开展了社会工作服务,但是由于资金不足、人员不足等原因,服务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单一。

英国学者奈杰尔·托马斯提出,收养后的情感支持是一项很好的实务工作,并且认为这些工作应该包括:提供信息、建议和行动支持。他认为社会机构组织长期从事收养后服务领域的工作,将掌握更多信息资源更善于提供建议和支持,更有利于提供更好的服务。从江西省实际情况来看,笔者认为应逐步建立互联网信息平台,如:微信公众平台或者网站,为收养家庭提供婴幼儿喂养、教育、心理发育等信息支持;构建以政策为主导、社区社会工作组织为基础,社会组织和社区共同参与的社会支持网络,为收养家庭提供更便捷和系统的长效服务。(作者:江西民政学校刘融融)

参考文献

著作:

[1]奈杰尔·托马斯: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照管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国内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114页。

[4]Gary Cuddeback:Child welfare League of America,University of Tennessee,2002年,第879-909页

期刊:

[1]王伟,李鹏飞,邓海龙:被收养儿童生存状况调查—以自贡收养家庭为视角,福建论坛,2009年第2期

[2]贾晓九:满足社会需要加快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全国社会福利社会化工作会议综述,民政论坛2000年第3期。

[3]陆颖:着力加快孤儿保障工作进程,社会福利2011年第3期

[4]王争艳,陈文凤,骆方:依恋关系的丧失与重建—从依恋研究谈儿童收养,首都师范学报2009年第3期。

[5]贾晓明,雷雨佳:早年被收养生自我认同发展的质性研究,北京理工学报2011年第3期。

[6]王伟,李鹏飞,邓海龙:被收养儿童生存现状调查,福建论坛2009年第2期。

[7]李鹏飞,王伟:弱嵌入理论认知图示下的自贡收养家庭收养解读,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8]卢珊,王小春:国内儿童收养问题的思考,社会福利2014年第8期。

[9]陈国梅,陈媛,戴安琪:江苏省无锡事实收养家庭现状及思考,社会福利2016年第5期。

[11]马艺丹,薛威峰:浅析养父母、收养家庭对养子女心理发展的影响,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12期。

[12]胡新建:儿童收养评估制度的法理基础与体系建构,社会福利2016年第2期。

学位论文、会议论文:

[1]尹建新:儿童收养伦理关怀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湖南师范,2012年,第96页。

[2]贾晓明,雷雨佳:国内家族文化对被收养者心理化发展影响的质性研究,国内心理卫生协会会议论文,国内心理协会,2010年,第78+237页。

婚姻和家庭问题治疗师在他们的治疗里不断地看到这样的现象:许多寻找亲密伴侣的人,或者那些自认为与伴侣已经很亲密的人,实际上在无意中产生了一种功能失调的关系,而与真正的亲密关系失之交臂,造成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童年时期的生存机制和创伤更终决定了我们以后如何处理每一种关系。如果父母了解到,他们对待孩子,尤其是对待婴幼儿的方式会影响孩子成年后的人际交往、婚恋、亲子关系,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那他们在面对孩子时,言行是否会更慎重一点?

美国心理学家小马克·B·伯格、格兰特·布伦纳等通过多年的研究,并结合他们心理学的临床经验,揭示了父母对待儿童的方式对儿童成年后对爱的感知以及建立亲密关系的影响。

幼儿为换取生存无意识地按父母规则行事

我们与世界的次接触(即与父母等照顾者的接触),以及遗传因素,形成了我们早期对亲密关系的预期。这些互动实际上深深根植于我们的大脑以及他人信息联结的过程中。

扫描儿童大脑中与依恋有关的脑区进行成像,可能会发现,由于亲子关系不同,不同儿童的脑区活动模式也不同。母亲持续关注的孩子比母亲更愿意做局外人的孩子,更可能对爱有不同的理解。孩子的每一个冲动和心血来潮的想法都能得到满足时,对爱的理解一定不同于那些必须靠自己才能学会满足和关心自己的孩子对爱的理解。

一些父母想控制他们的孩子,而另一些父母则把他们的孩子扔在一边,无论如何,孩子总是会对他们父母的交往模式作出反应。在这种适应过程中,他们很少或根本没有有意识的选择,因为他们完全依赖父母生存。他们只是做他们需要做的事情以感觉到安全。

父母的关系规则是我们生活环境的一部分,除非这些规则唤起了我们注意,否则我们很少会意识到它们。

依恋模式

根据依恋理论,我们学会与外界连接的方式,是建立在我们小时候与更亲近的照顾者——通常是父母如何接触的基础上。我们把与父母相处的方式带入自己未来的关系中。在成人关系中对亲密的需求越大,我们的依恋模式所起的作用就越大,这取决于我们的早期依恋与成人情境的共鸣程度。

依恋模式通常被分为安全型或不安全型(例如,回避型或焦虑型),这取决于儿童和照料者之间照顾的质量、孩子出生的先天因素、儿童与照料者的依恋模式的契合。

具有安全型依恋模式的人在生命早期就获得了让他们在情感受挫时,甚至在严重的生活危机中保持基本平衡心态的能力。他们能够让自己感受到情绪和沮丧,但不会受很大的困扰,并相对较快地恢复平静。

相反,具有不安全型依恋模式的人常常觉得生活安康常的起起落落也是如此令人焦虑,以至于他们只能通过回避这些情况才能应对。不安全的依恋模式分为几个亚型,包括:回避型,他们避免或忽略关系;矛盾型,他们喜欢亲密,但又害怕被抛弃,对关系感到焦虑;混乱型。

因为一个人不一定能在情绪波动范围内挑选某些情绪并与之保持距离,所以阻挡痛苦的情绪常常导致不能容忍任何类型的(积极的或消极的)自发的情感体验。这包括了与人产生共鸣、活得富有同情心、坠入爱河的能力。

童年经验塑造我们的大脑,从而影响成年

我们人际交往的方式不仅是思考的习惯。我们和更初照顾者的相处经验实际上变成了大脑活动,其塑造了大脑的物理结构,在我们身体的生理功能和行为中显现出来。

孩子的行为释放了大脑中的化学物质,让孩子深深感到安全和保障。习惯性重复之后,这种模式便成了孩子与他人相处的招牌模式,在行为方面和生物大脑活动的面上都是如此,这种模式会带入成年期。任何对该模式的挑战都会引起孩子的警觉,因为改变可能会降低孩子努力营造出的安全感,让他或她又回到过去试图逃避的恐惧和焦虑中。

当消极的后果给孩子留下的印象是违反规则的代价时,孩子就会感觉很糟糕,从而故意塑造与父母期望一致的行为。为了满足对安全感不断的需要,孩子将在几乎所有的关系中扮演这些角色,所以这种特定方式的行为会使人上瘾。一个人可能一生都不知道他或她在这些行为方式上是如何投入的。

所以,有些人成年后寻找浪漫的关系时,我们童年的生存模式会引起严重的麻烦。想获得令人满意的关系,要摆脱以往的做事方式,彻底改变。

王潇悦

你身边值得信赖的心灵情感专家

新疆。乌鲁木齐

以上关于“亲子关系婚恋关系的区别”的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亲子鉴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安康生物。

如何实现幸福的亲子关系(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的秘诀)

如何实现幸福的亲子关系(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的秘诀)

构建和谐亲子关系的五大原则

亲子关系是一种重要而复杂的关系,要维系良好的亲子关系,不仅要求家长有责任性,

还需要一定的技巧和原则,以此来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那么,构建和谐亲子关系的五大

原则又是什么呢?

一、尊重和接纳孩子。孩子的思想能力不及成人,但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家长应该

秉持尊重的态度,将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多听听孩子的意见,尊重孩子的发展,嘉奖孩

子的优点,不断接纳和爱护孩子。

二、关注孩子。家庭环境舒适宽松,孩子可以更自由的表达。家长要多关注,多研究

孩子的行为习惯,情绪变化,学习发展等。不断了解孩子,让孩子受到陶冶成长,增加亲

子之间的交流,也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情感。

三、建立一定的交流。建立家庭往来良好的信息交流,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想法与

感受,以及帮助他解决问题。双方应共同努力建立一种友好和谐的交流氛围,共同探讨处

理家庭内的各种问题。

四、设定合理正确的规范。规范的作用在于使孩子有安全感,建立一定的调节机制。

家长要与孩子建立一定的信任,凭借自己的言传身教培养孩子,轻则教育和指导,重则要

设定合理正确的行为规范,让孩子明白走什么道是正确的,从而衡量行为的正误。

五、保护孩子的情绪。家庭更重要的是和谐,孩子的心情过分紧张,家长不能责骂孩

子的感受。家长在教育过程中既应尊重孩子的权利,又负责保护他的情绪,轻柔而有包容

心,有耐心陪伴,使孩子保持平稳的情绪。

有了以上的五大原则,能够帮助要及时改变家长曾经失误的教育方式,充分尊重和接

纳孩子,注重孩子心理及情绪的需要,正确建立规范机制以及建立良好的交流,无论是家

长对子女,还是子女对待家长,都会有所长进。

以上关于“婚恋亲子关系和谐的基本原则”的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亲子鉴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安康生物。

以上关于“如何实现幸福的亲子关系(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的秘诀)”的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亲子鉴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本站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网友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喜欢0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 昵称(必填)
  • 邮箱
  • 网址